每日科普

骤起剧烈头痛 警惕动脉血管上的“疙瘩”破裂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重症医学科 简万均

版次:012    2024年10月23日

今年国庆期间,17岁女孩小雯(化名)在长沙游玩,早出晚归玩了两天后,10月3日下午,她突然出现头晕、呕吐、浑身无力。起初以为是玩累了,睡一觉就好,然而第二天情况更加严重,人也失去了意识,被同伴紧急送往医院。小雯被确诊为脑出血和脑血管动静脉畸形,经过手术,于10月21日痊愈出院。

骤起剧烈头痛,警惕动脉血管上的“疙瘩”破裂。颅内动脉瘤如同是颅内血管上生长的“疙瘩”,“疙瘩”破裂后血液进入脑组织间的缝隙,医学上称作“蛛网膜下腔”。多在情绪激动时发病,表现为急性发作剧烈头痛伴呕吐、抽筋、颈部僵硬,严重者迅速出现昏迷的症状。

“疙瘩”破裂原因

常见原因有先天性动脉“疙瘩”、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梭形动脉“疙瘩”、感染所致的真菌动脉“疙瘩”等,主要原因是血管上的“疙瘩”发育缺陷,动脉瘤壁薄弱,容易在血压突升时破裂。发育异常形成的畸形血管团,此处动脉“疙瘩”血管壁薄弱,处于破裂临界状态,即使没有明显诱因也可导致破裂。

如何在早期发现颅内血管上的“疙瘩”

首选诊断方法是头颅CT,用于观察出血吸收和再出血情况;脑血管造影(DSA)详细显示异常血管和动脉瘤的信息,帮助医生确定出血原因和选择治疗方法;CT或MRI适用于患者筛查、随访以及无法耐受DSA的患者;颅血管超声检查评估脑血管痉挛和血流速度;若CT未发现出血,可通过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

如何规范治疗血管上的“疙瘩”

确诊患者需住院接受密切监护,降低脑内压,防止电解质过度流失。对于头痛剧烈、烦躁不安且脑内血肿体积增大的应清除血肿以降低脑内压,使用止痛药控制疼痛;四肢抽筋时,需立即使用抗癫痫药;若动脉瘤破裂引起的出血已通过手术夹闭或介入治疗,且无血风险,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如何预防颅内血管上的“疙瘩”破裂

若出现难以缓解的头痛,需要及时就医。另外控制吸烟、酗酒、吸毒不良生活习惯;对于剧烈头痛的患者,需认识到颅内血管“疙瘩”破裂的潜在风险,完善相应检查并及时就近综合性医院规范治疗。

■专家点评

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重症医学科

唐中建教授

这篇科普文章以专业指南为基础,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头痛的常见不良预后原因颅内动脉瘤。文章通俗易懂,以“疙瘩”这个家喻户晓的比喻向公众清晰展示了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经过。文章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生动接地气地说明了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检查,配合治疗的重要性,达到了向公众宣教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公众重视恶性头痛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