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1年的对话 38位重庆作者接力

《太空火锅城》这样“炼”成

版次:002    2024年11月04日

一锅热辣滚烫、38位重庆本土作者、前后跨越31年时光;常年围着火锅转的一个个鲜活人物相继登场,勾勒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庆社会百态……

这样一部“神奇”的接力长篇小说到底缘何面世,在它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创作幕后?揭秘来了——11月3日下午,由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新华书店集团等共同主办的“阅读面对面·重庆文学公开课”在解放碑重庆书城迎来最新一期,主角们正是《太空火锅城》的作者们!

三代作者、三轮书写 各自暗藏巧思

中国言实出版社社长冯文礼,中国言实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太空火锅城》责任编辑薛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陈劲,重庆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何浩,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社长、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主席江波,重庆新华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程锋,重庆市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许大立等嘉宾,和曾宪国、傅小渝、王雨、黄济人、张卫、杨耀健、谭竹、陈泰湧、吴越、晏菁、楠木丐、宋尾等《太空火锅城》接力创作的作者们一道围绕一个重庆文化IP的“众筹”诞生展开了漫谈。

“(从最早发起到现在)时隔30多年,能看到这本书出版,我的心情难以言表……”在3日下午的现场,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名誉主席、《太空火锅城》的创作发起者许大立率先登台介绍了《太空火锅城》的整体创作过程。

《太空火锅城》一书由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协和重庆文学院联合编撰,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把重庆火锅业的发展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凸显重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巨大变化。此前,上游新闻文化频道也已经通过专题的形式对《太空火锅城》的内容进行了连载。

许大立特别强调了书中3次创作涉及的三个年代节点:1992年、1996年和2023年。“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南巡讲话’,重庆的改革开放也有了新动力,为各行业带来了新发展。”许大立回忆,当时重庆的火锅发展也可谓是风起云涌。

“1996年,重庆正在直辖的前夕,我们这座城市发生的变化,身在其中的人都有很深的感受。”在许大立看来,这也给围绕火锅,乃至重庆发展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许大立说,而2023年恰逢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5周年。“这次我们又将重点放在了青年身上。文学要发展、要进步,主要要靠青年。我们也希望这部作品不仅要反映过去,也要立足现在,面向将来。”

用笔墨和人生故事致敬伟大时代

出版方代表中国言实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太空火锅城》一书的责任编辑薛磊是带着喜讯来到现场的。“我刚刚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太空火锅城》上周刚刚入选了重庆市农家书屋的采购目录。这说明它不仅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也得到了专家认可,值得祝贺。”

在薛磊看来,《太空火锅城》一书的诞生相当难得,大家用笔墨和人生故事致敬伟大时代。“30多位作者,每个人的写作、表达风格都不相同,统筹就有难度。但我很开心的是,当整部作品落地后大家可以发现,它并不违和,并且人物更加饱满,情节也更丰富了。”

让薛磊感到开心的还有,全书围绕火锅这一地域特色极其浓厚的文化、产业地标展开,作家们又大量使用了方言和重庆特有的情节设定,但它依然具有很强的普适可读性。“我也很期待它的故事能继续讲下去……重庆文学界也可以诞生更多的好故事交给我们来出版。”

书写人间烟火与城市记忆

“火锅对于重庆来说,不仅仅是一张城市名片,更是一个实实在在关系民生的大行业。”重庆市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重庆文学院院长张兵在分享中提到,正因如此,重庆需要有一部能和《山城棒棒军》一样深受大众喜爱、又反映时代特点的反映重庆火锅的文化产品,而《太空火锅城》无疑极具改编潜力。

曾推出过《侯卫东官场笔记》等系列畅销小说的张兵说,如果持续用力,完全可以将《太空火锅城》打造为超级IP。

“它的优势之一是人物形象丰满。”张兵说,38位年龄差异极大、经历各异的当代作家,用横跨31年的时间带来的是几乎无死角地记录了主角及其身边人的火锅人生,书写了重庆的人间烟火与城市记忆。“这是某一位编剧或一个小团队无法达到的宽度和广度。”同时,火锅团队的传奇性和多重视角都是改编影视作品的天然优势。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陈竹 钱波 任君 邹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