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4 2024年11月04日
庭审结束后,为参与旁听的老人发放宣传资料
专程前往农村集市,盯准使用老年机的大龄老人,打着“平台拉新”的名义,用送纸巾的方式,获取其电话号码发给“上家”,从中获得高额利益……11月1日,一起针对川渝两地个人信息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同日在重庆市大足区和四川省资阳市开庭。庭审现场,有50名75岁以上老人和部分受害者,专程受邀前来旁听,“没想到他们竟然拿我们的电话号码卖钱,今后电话号码再也不能给陌生人,也不能去贪小便宜。”市民杨德友气愤地说。
在本次民事公益侵权案件庭审被告席上,坐着陈某某等人。据承办检察官宣读公益诉讼起诉书介绍,陈某某为重庆市大足区某乡镇居民,平日以集市摆摊为生。2021年9月,他在网上看到一“拉新”广告,对方称可采用送礼品的方式,去获取老年人的手机号码、验证码用于注册相应软件APP,注册成功即可按照2~30元/条的价格结算获利。上手后,陈某某陆续发展了15名熟人为下家,在重庆市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多个乡镇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拉新”获利。为了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号码,他们还对目标客户进行精准定位。短短5个月,陈某某等16人在川渝两地多个乡镇赶场日打出“公司搞活动,免费送纸巾”等口号,骗取川渝两地上万名老人的电话号码用于注册APP。
2022年1月6日,陈某某团伙被资阳市安岳县当地派出所查获并到案接受调查。经审查,2021年9月17日至2022年1月6日期间,陈某某等16人共计获利76万余元。2023年4月3日,本案16名当事人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刑事徒刑(均为缓刑),并处3万~30万元不等的刑事罚金。
“旁听了本次庭审后我知道了身份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都不能轻易给陌生人。在街上遇到扫码免费送礼物的,也不能去扫。我还收到一本反诈的小册子,我要回去给家里人看。”参与旁听的市民王世蓉说。75岁的大爷李德友来自附近的某生产大队,“我平时都在家里种地,也晓得一些诈骗方式,比如打电话喊我去投资就肯定不能信。但用送东西来要电话号码这种平时就忽略了,回去也要给队里的人宣传。”
新重庆-上游新闻记者 何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