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风景如画,曾是古代“鲁池流杯”地,前辈在此点燃革命星火……
版次:010 2024年11月05日
李家花园一角
□熊刚
天气渐凉,空气中弥漫着秋的气息。窗外,草木葳蕤,桂花飘香。一栋中西合璧建筑,掩映在林荫中。几株粗壮的黄葛树,苍老古朴。这里是原万县(今万州)地区行署大院,清代著名的李家花园,也是近现代万州风云际会之地。这个地方有厚重的历史故事,也有我的故事。
(一)
万州,滨江临水,依山而建,以和平广场为界,分上下半城。我父母的单位在二马路,我家居住在环城路下半城。万州的上半城以高笋塘为中心,是地委、行署、军分区和一些医院、学校等单位的所在地。因为幺姨家住地委,我经常到上半城高笋塘一带玩耍。
在我眼中,高笋塘就是一幅风景画。石栏杆围着长有浮萍的水塘,鱼儿在塘中游来游去。塘边垂柳轻拂,低矮的房屋沿公路排开。延伸出去的太白路、孙家书房路沿街房屋后,是大片农田菜地。西侧不远的斜坡上,一大型院落被几栋青砖瓦房围裹,白色墙体大门外有岗亭,常有小轿车进出。
1979年,我到万二中读高中。此后两年,我每天都爬和平广场、鸽子沟大梯道,气喘吁吁、汗流浃背来到高笋塘,在塘边的石栏杆上小坐歇气。望着大院飘扬的国旗和国徽,我才知道这个院落是行署大院。
1986年后,我对行署大院熟悉起来。妻子家就在行署中型会议室楼上。在她家阳台上,可以俯瞰大院全貌。两年的恋爱生活是美好的。夜晚,我俩坐在大院花坛边上,观繁星点点,听风吟虫鸣;漫步林荫小道上,憧憬未来,畅谈理想,周围的一切都那么清新美好。婚后,我在吊岩坪单位分得一套两间一厨新房,但因交通和生活不便,我们借居在行署家属院一间20平方米的小屋,度过了几年时光。每天早晨,我从家属院连通行署大院的一道小门穿过,赶往高笋塘等待单位的上班车。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二)
2012年,我到万州区文旅委工作,对行署大院有了新的认识。这个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私宅大院,虽已铅华洗尽,但却是万州近现代百年历史的实物见证。
说到李家花园,还得从高笋塘说起。北宋年间,高笋塘叫“鲁池”,由南浦太守鲁有开主持开凿,池广百亩,绕塘建有三座凉亭。续任南浦太守束庄扩建鲁池,在一块丈余见方的青石上凿成曲形石渠,引水环注。这里与流觞曲水的流杯池相邻,合称为“鲁池流杯”。
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途经万州,游历高笋塘一带,即兴写成《西山题记》,赞美鲁池波光潋滟、竹柏丰茂、亭榭环绕、僧舍点缀的美景。清朝时,因野茭笋长于池中,人们称其为“茭笋塘”,后逐渐演变为现在的“高笋塘”。
林泉胜地的万州,园林风景自成一体。大户人家建造的宜居三合院、四合院民宿院落,注重将山水自然环境融入院落空间,丰富活泼,体现“自然、平衡、和谐”理念。清光绪年间,在高笋塘一带,就有李家花园、王家花园、杜家花园、左家花园等院落。
李家花园由经销食盐发家的富绅李伯皋的祖先修建。李家花园典雅气派,花坛密布,名木古树郁郁葱葱,遍植桂花、茶花、芙蓉花、黄葛树和竹类,尤以茉莉和菊花种类为多。园内开凿有一口水井,取名“寻龙井”。
万州开埠后,李家在“寻龙井”旁修建了一栋中西贯通的独栋建筑。该建筑坐北朝南,为欧洲园林别墅风格,共二层,通高9米,砖石结构,四坡屋顶,设回字形双层叠柱式外廊,栏杆为花瓶样式,三个宽阔立柱式拱券门并列,格外引人注目。墙为白石灰抹面,木窗、楼梯、楼板均为赤褐色油漆涂面。独特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建筑技艺,体现了当时的文明进步。
随着岁月变迁,李家花园宅院园林逐渐凋敝。民国时期,李家花园成了军事行政机关的驻地。1925年,军阀杨森来万州后,把司令部设在李家花园的独栋建筑中,这就是“杨森公馆”的由来。
1949年后,这里一直是万县地区行署、地级万县市和万州区人民政府所在地。1997年,在行署大院临高笋塘一侧,25层高的政府大楼拔地而起。2007年3月,万州区政府南迁江南新区,行署大院成了三峡水利大院。
(三)
在岁月激荡的大革命时期,李家花园成为朱德、刘伯承、陈毅点燃万州革命星火的地方,这里留下了他们战斗过的足迹。
1926年8月,朱德、陈毅先后来到万州,他们的任务是说服杨森投入国民革命阵营。8月29日,英国太古公司“万流”号商轮在云阳江面故意疾驰,浪沉杨森部载运军饷的木船3艘,致官兵和船民50余人淹死,饷银8.5万元和步枪50余支沉入江底,激起万县军民强烈愤慨和抗议。朱德、陈毅建议杨森扣留该公司船只,要求“惩祸首、赔损失”。8月30日,英国太古公司“万通”“万县”两轮由重庆驶抵万州,杨森派兵予以扣留。9月4日,朱德、陈毅组织数万群众在西较场集会,声讨英帝国主义的罪行,陈毅起草《万县雪耻会宣言》。
9月5日,英舰“嘉禾”号、“威警”号和“柯克捷夫”号在万州江面强行靠帮夺船,打死打伤守船官兵。守军当即给予还击,打退了英军的进攻。随后,英军3艘军舰竟调转大炮,炮击城区近3个小时,造成中国军民死伤数以千计,民房商店被毁千余家。这便是万县“九五”惨案。
惨案发生后,举国声讨。中共中央发出《中国共产党为英帝国主义屠杀万县同胞告民众书》,号召全国各地立即开展反英运动。在万县的朱德、陈毅立即发起抗英斗争,并派人向中共重庆地执委汇报。在中共中央和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重庆、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地,纷纷成立万县惨案后援会,组织示威游行,掀起了席卷全国的反帝抗英运动。
9月下旬,朱德从武汉再次来到万州,办公地点就在李家花园。他创办第二十军军事政治学校,秘密发展党员。11月上旬,刘伯承受党组织派遣到达万州,与朱德商讨军事斗争事宜。12月初,在中共重庆地执委领导下,刘伯承任总指挥,分别发动了泸州、顺庆起义。12月中旬,起义失败后,刘伯承来到万州。中共重庆地执委书记杨闇公也赶来万州召开会议,决定派刘伯承赴泸州领导起义,调派地执委候补委员李嘉仲建立中共万县李嘉仲支部,成为万州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从此,万州成为下川东革命斗争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
抗战时期,由于战略地位特殊,万州也成为日军重点空袭对象。为防御日机轰炸,李家花园成为万县区防空指挥部的驻地,在政策制定、机构组建、防空设施、疏散民众、宣传教化等方面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防空体系,成为战时重要军事指挥枢纽。
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面对日机无差别轰炸,万州军民遭受了苦难,进行了长达6年的防空袭斗争。有效保护了战时物资转运和后方军事工业力量,鼓舞了民众的抗战决心。
历史铸就空间,空间承载文化。如今,处在闹市的李家花园宁静、古朴。在这里,我们可以穿越历史空间,触摸城市记忆。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副会长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