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北戴河

版次:011    2024年11月05日

□张春燕

到北戴河之前,我对在小说诗词中,以及名人轶事中流淌着的它,有着缤纷的想象。可我想象的翅膀无论飞多远,都几乎没有飞到与蓝色相关的地方。

然而,北戴河投影在我心中最深最广的,就是它的蓝。

那是在天朗气清、屏气凝神以及夜深人静的时候,最能惊喜地捕捉到、感知到的蓝。

没来北戴河的时候,我直觉它的海水会比较浑浊,泥沙较多。原因很简单,因为有黄河的流入。在我的想象中,渤海是与东海、南海不一样的,它不是那种蔚蓝的、清澈的、让人直想飞快投入其怀抱的海。

然而,渤海以它特殊的姿态、特别的幽蓝,在我的视野里,潮起潮落,风舞鸥翔,冲刷掉我的既有印象,奔涌出特殊的韵味和别样的激情。

在海边穿上救生衣,踏上游船,随着船舷两边白亮的波浪一道道闪开,大海渐次入眼。近岸的浅水看起来有点泛黄,而随着船往深处行,海水越来越清澈、越来越神秘、越来越幽蓝。这时的北戴河,在我眼里是平静的、温情的,尽管有风也有浪,但都像是在逗我们开心,唤起我们的好奇和激情一般,微微晃,微微荡。

幽蓝的海水上面,是欢飞着、高唱着的海鸥。北戴河的海鸥那叫一个多、一个欢、一个健、一个可爱。对我们撒向空中的面包屑、馒头片、土豆片等食物,它们反应灵敏,捕食疾速,在空中穿插交叉,还相互补位,没有一片食物掉入海中白白浪费。感觉它们与船舱里的我们,完全不是初相识,而是相互熟悉、相互惦记的老朋友,就如北戴河的海水,一直就在我们心中奔涌。

游船返航,双脚踏上北戴河细致温情的沙滩。北戴河沙子的细腻,是让无数游客流连忘返的重要原因。湿润的沙滩,像一张硕大的温床,走在上面,感受到它爽爽的质地与弹性。让人想一直走下去,走到有雄鹰屹立的巨石、可欣赏“红日浴海”奇观的鸽子窝;走到山海关入海处地势高峻、弄涛舞浪的老龙头;走到建安五年,去倾听乌桓大捷、班师回朝、踌躇满志的曹孟德激情澎湃地吟咏《观沧海》;走进2000多年前的秦始皇行宫,看那个4次东巡、为求仙而屡出大招的大秦帝国皇帝的威仪……

在这高远美好的秋天,我沉醉于北戴河天空的蓝。那是一种深广、明亮、干净、透彻的蓝,是一种让你想把自己融进长天、让那干净纯粹的颜色把自己从头到脚、从外到内浸染的蓝。在这样的时刻,你会更真切地感知和体悟海天一色的胜景有多么攫人眼球、撼人心魄。

秋夜的北戴河很安静,市区几条大街的街灯和滨海公园都以蓝色为基调。漫步其间,在灯光和植物、汽车、行人、标识牌,以及建筑物织成的蓝色世界里,你会觉得自己是在穿越和探寻一个深幽的、有着久远神秘色彩的梦,这种感觉让你眼睛明亮,身体轻盈,让你对周遭的一切都有一种蓝色的向往和不舍的依恋。

蓝色是永恒的象征。而幽蓝是其中深邃而纯净的蓝,有让人沉迷的梦幻感与历史感。北戴河的幽蓝,是穿越漫长历史走廊,汇入众多洪流与小溪,依然清澈美好,有着厚重过去与多彩未来的蓝。那份幽,来自一种深长的沉淀、一份久远的情感、一种对传统的尊崇与对现实的审视和珍惜。这种蓝,是一湾海水、一片天空、一串夜灯所呈现的,也是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追求和坚守的、静幽的蓝。

这样的蓝,有昨夜的深沉,有今日的奋进,有明天的憧憬。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