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科普

秋收时的咯血——稻瘟病

版次:012    2024年11月05日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郭海琴

79岁的张建世(化名)在暴雨后赤脚去地里除草,回家后第二天高热至41摄氏度,随后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咯血等症状,被紧急送到医院。另一位69岁的刘建生(化名)赤脚下田补秧后,也出现高热、呼吸急促、咯血、呼吸困难等表现。经诊断,两人均被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里的常见症状,大咯血可能导致患者窒息、休克甚至死亡。咯血常见于空洞型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二尖瓣狭窄患者。当部分患者无上述疾病病史也没有咯过血,但短时间内肺部出现问题并伴随咯血时,我们需考虑到病死率极高的“肺弥漫性出血危重型钩端螺旋体病”。

认识了解钩体病的必要性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钩端螺旋体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可以通过动物尿液或受污染的水、土壤传播。这种病在秋收季节多发,所以也叫“打谷黄”或“稻瘟病”。了解这个病有助于我们提高预防意识,一旦感染,可以及时诊断和治疗,减少严重病例和死亡率。

钩体病的流行病学

钩体病几乎遍及全世界,东南亚尤为严重。我国各地都有相关病例,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发生,但以7~10月份为发病高峰,尤其是8月。患者以农民为主,发病前1~30天接触了受污染的水或带菌动物尿液/血液。

钩体病常见症状

钩体病起病急,早期临床表现为发烧、酸痛、全身乏力、眼红、腿痛、淋巴结肿大。中期可能会影响肺、心脏、血液、肝脏、肾脏,甚至大脑;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人病好后还会有发热、眼葡萄膜炎等症状。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

钩体病的治疗

大多数病例为轻度自限型或亚临床型,某些病例则为重度甚至致命。危重型钩端螺旋体病的成人,通常使用青霉素、多西环素、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治疗;妊娠女性可接受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阿奇霉素治疗。因钩体感染后诱导超敏反应、有血管炎性质,特别是在肺部受累情况下,且使用抗生素抗钩体治疗后可能出现赫氏反应,故有专家提议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抗生素的辅助用药;但目前尚无充分证据支持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

■专家点评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何建副主任医师

大咯血是呼吸系统常见的危重症,需要积极抢救和治疗。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重症患者可能导致大咯血。早期识别钩端螺旋体病,决定了后续能否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等,对提高公众的认识具有很高的科普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