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歌的融合之美

版次:011    2024年11月12日

□谭竹

从小我就喜欢古诗词,年少时曾抄了几大本。所以,得知有把古诗词谱成歌来唱的《国风雅集》音乐会,顿时来了兴趣,怀着向往去了国泰艺术中心云瑚音乐厅。

《国风雅集》音乐会由重庆歌舞团出品,是重庆舞台艺术精品创作资金资助项目。音乐会的形式很新颖,并不只是唱歌,还把朗诵、对诗歌的解释都呈现舞台。主持人和主讲人在舞台的一角相对而坐,聊要演唱的诗词。主讲人刘明华是西南大学教授、重庆国学院院长,他点评着一首首诗词,一圈圈昏黄的灯光笼罩着他们,如冬夜里的围炉夜谈,温馨又惬意。钢琴弹奏出轻柔的背景音乐,在乐声中谈诗,更添诗意。

两个身着汉服的白衣小儿上台,朗诵起人们熟知的《诗经》里的那些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理应由它开始。清脆的童声中,对诗歌的热爱与感动又一次涌上心头:忆起高中时,我独自一人住在长江边,是《诗经》陪伴着我,驱散了孤独。它简洁古雅的诗句,传递了丰富的意象,反复吟诵感觉意味无穷。

经过了这么多铺垫之后,诗终于出现在了歌里。很多歌是美声唱法,用美声唱法来唱古诗词,有一种别开生面之感,也赋予了诗歌诗意之外的大气。专业的歌唱演员,声音优美,技巧圆熟。

主讲人说:“《静夜思》里的月亮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月亮,最有同感的月亮。因为有月下思乡,思乡是一种精神洗礼……”短短几句诗,在演员反复的吟唱中,一遍遍升华着我们的思乡之情。旧时月照今人,我们望着李白的月亮,在演员的歌声中热泪盈眶。

演唱李白的《秋风词》时,除钢琴,还加入了大提琴,低沉含蓄又浑厚内敛的音色,把“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的哀婉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原本以为遗忘了的悲伤,仿佛又萦绕心头;一曲《破阵子》,把诗人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呈现;一曲《锦瑟》,让我想起曾抄录过李商隐的很多诗,此刻由诗而歌,我仿佛看见他挥一挥衣袖,从我的少年时光中走过,一直走到中老年……

最后一首演唱的古诗词是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意来作为告别吧,既似有恋恋不舍之意,又暗含重逢的期待。

这台别开生面的音乐会,虽无华丽的舞美,也仍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这既是诗本身的美,也是歌动听的美,更是诗和歌融合之美。

音乐会结束时,主持人说,“用艺术服务于这座城市”。把千古流传的美好诗词用音乐来表现,是传承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我们这座城市艺术形式多姿多彩的体现,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尝试。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