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慈母唤儿声

版次:011    2024年11月13日

□黄玉才

昨夜梦里,又见慈祥的母亲在故居忙碌的身影,又听到慈母亲切呼唤儿女的声音……自从母亲1998年1月31日踏雪西去,虽然离开我们已20多年了,但往事历历在目。

父母含莘茹苦养育了4个孩子。饥荒年月缺衣少吃,4个孩子嗷嗷待哺,母亲白天下地劳作,晚上在油灯下忙碌操持一家人的生计到深夜,天不亮就起床,为儿女们上学准备早餐。为养育四个子女,父母一年四季躬耕田园,为送子女读书,家中近20年没有杀年猪。

20世纪80年代,土地包产到户,家里耕种了几亩薄田,日子有所好转,但母亲却因积劳成疾,患支气管炎卧床不起。当时,公路仅通到乡场。从乡场到老家的5公里山路,我请人用滑竿把母亲抬到乡场,接到县城治病。刚出院,母亲就闹着要回家——她怕增加我的经济负担。那时,我刚参加工作,每月四五十元的工资,除要养活我的三口之家外,还要供两个弟弟上学,生活捉襟见肘、月月透支。母亲在县城生活了两个月,就回到了老家,但又患上了哮喘病,一到冬天病情就加重,常常咳得喘不过气来、睡不着觉,仅靠药物延缓病痛。

1994年春节,我回老家,正月初一下了一场鹅毛大雪,老屋四周银装素裹,风景如画。这是子女回家最齐的一年,除夕中午饭后,在贴满大红对联的老屋前,照了全家福。父亲带领全家老小,到祖坟扫墓祭祖,全家喜气洋洋,欢度春节。每当嗅到老屋上空袅袅升起的炊烟,飘着泥土的芳香,倍感亲切的老屋炊烟,那是母亲亲情的呼唤。

那年过后,因弟妹们所在工厂不景气,濒临倒闭,各奔东西,每年春节我虽回老家,但锣齐鼓不齐,无法再照“全家福”。1998年春节,我与三弟回老家与父母团聚,风烛残年多病的母亲初一还下厨做年饭,当天晚上吃了舍不得倒掉的冷猪血旺,初二生病卧床不起,初四凌晨撒手人寰。

后来,我经常梦见老屋,梦见母亲,梦见母亲去世时那场鹅毛大雪,于是我写《梦雪》《含泪李花千树雪》《醉卧山窗听雪吟》《春雨梨花涌香雪》《落花如雪祭慈魂》《雪落山寨寂无声》“雪”系列怀念母亲、怀念老屋的文章,成为挥之不去的怀旧情结……

草遭大雪竿竿折,花遇狂风片片飞。蓬蓬松松的野草,掩映着墓台,地上残红遍地,落花如雪。满山的松竹,已长出了新绿,在春雨的洗润下,像刚从水中捞出,滴着伤心的眼泪,大雨沥沥,吟唱着悲伤的歌,墓前山溪水,长流不断,依旧弹着忧伤的弦乐。母亲就像风雪打落的山花,化作一片春泥,护佑着生养她的土地,护佑着她的亲人。

从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海里,捞起滴滴恩情,燃起三炷清香,心香一瓣,遥祭远在天堂的父母,铭记跪乳口哺的养育之恩,袅袅清香见慈云,于是,我刻下了“一帘夜梦见先慈”“清香一炷见慈云”的书法闲章,时刻怀念含辛茹苦的亲人。

如今,故乡发生了巨变,当年贫穷落后的山区,如今旧貌变新颜,国家精准扶贫的“春雨”洒遍故乡的那片神奇土地,映照千年的那轮明月,依旧映照着故乡的一草一木,家乡人民沐浴着和谐盛世的阳光雨露,过着幸福的农家生活……(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