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

从1万辆到1000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跑出“加速度”

版次:003    2024年11月15日

11月14日,在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现场展示的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

随着一辆粉色车身的岚图知音汽车缓缓驶出生产线,10家新能源车企新车下线的视频同步播放……11月14日上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度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迎来了新的里程碑。

活动现场,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奇瑞汽车、比亚迪、理想等多家车企的负责人和员工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时刻。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规模推广起步,201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破万,到2018年年产销量过百万辆,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近10年时间;再到2022年的年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用了约4年时间;进一步到今年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000万辆,仅用了约2年时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说,新的突破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走出的坚实一步,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2024年1至10月,产销量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持续领跑全球,引领着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浪潮。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从2015年开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

新闻分析

新能源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背后:

10月销量创新高 市场竞争很残酷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000万辆的背后,虽然有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喜悦,但同时也有着市场正呈现出传统车企、新势力派和“手机帮”之间的残酷竞争态势。

10月份的销量再创新高

新能源车销量再创新高。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19.6万辆,同比增长56.7%,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经连续第4个月突破50%。

“主流自主车企的新能源车日益走强,以比亚迪、吉利、赛力斯、长安汽车等为代表的新能源车表现突出,市场基盘持续扩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以绝对领先优势稳居第一,继9月首次突破40万辆大关后,比亚迪10月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整体来看,10月国内厂商新能源车月度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达到21家(同比增加4家,环比持平),占新能源乘用车总量94%。比亚迪排在榜首,吉利以10.9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二,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9.0万辆)、长安汽车(8.1万辆)和特斯拉(6.8万辆)。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还包括奇瑞、理想、广汽埃安、零跑和赛力斯。

市场竞争很残酷

近日,有关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前,新能源车市场正呈现出传统车企、新势力派和“手机帮”残酷竞争的态势。

传统车企如比亚迪、上汽等,凭借其完善的成本控制和研发能力,以及成熟高覆盖度的终端渠道,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都具备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新势力派则以“蔚小理”为代表,他们剑走偏锋,主打消费体验,对“智联网”理解深刻,更懂得产品迭代的重要性。自动驾驶技术是新势力手里的一张王牌,他们已投入全栈自研,并在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的核心技术竞争力相关排行榜上稳居前列。

“手机帮”则以华为、小米等为代表,他们凭借在智能生态方面的优势,迅速切入新能源车市场。尤其是华为,在智能车控、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智能电动等核心技术领域处于龙头地位,为新能源车市场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化体验。

当前,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不断打响,车市仍处于不断洗牌中。已经有多家造车新势力“暴雷”,威马、爱驰、赛麟、拜腾等,这些车企陷入资不抵债、产能荒置的局面。

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11月6日,由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七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熊继军在分论坛上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持续健全新能源汽车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体系标准;编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指导意见,研究加快推动商用车电动化的政策举措,促进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832万辆,同比增长32.5%,占汽车新车总销量38.6%。

根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实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需要达到约4500万辆。中国无疑处于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潮头浪尖。

近三年,中国汽车出口连续突破200万、300万、500万辆三个关口。2023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44.3万辆。

相关新闻

“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释放哪些“新”信号?

近日,国管局、中直管理局联合印发的一则通知,引发各界关注。具体来说,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单位机关及其所属垂直管理机构、派出机构等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各单位)配备更新各类定向化保障公务用车,应当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

“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助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健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77.9万辆和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近40%。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快速增长。我国新能源车全球化步伐加快、影响力日增,在国际舞台上正稳步走向“C位”。

比如,国产新能源汽车蔚来已连续两年成为进博会官方指定用车品牌,代表中国智能制造亮相国际舞台,为全球贵宾提供高规格、高品质的“零碳出行”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各部门、各单位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力度,将推动国产新能源汽车持续“受宠”,带动更多人青睐国产新能源汽车。

再比如,降低公务出行成本,助力新能源公务用车在各地逐渐“遍地开花”。

通知除了提出“不得超编制、超标准配备车辆”,还提出,“其中,配备新能源轿车的,价格不超过18万元。”明确了具体标准,可操作性强,便于落实。

近日,广东省新能源公务用车“统采分签”项目交车仪式在广州举办。此次“统采分签”项目由广东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联合省财政厅共同组织,广东省257家行政事业单位参与。

简单分类可知,此次采购共涉及5家车企,分别是广汽传祺、广汽昊铂、一汽大众、问界、雷达;涵盖车型则包括轿车、SUV、商务车、皮卡等。同时,此次采购的新能源汽车价位,均为18万元以内。

据介绍,在相关项目带动下,广东省公务用车更新配备新能源汽车比例超60%,且连续3年保持增长,“新能源公务用车保有量居全国第一”。2022年以来,广东已购置新能源公务用车627辆,节约车辆采购成本约1800万元。

可以肯定,这种采购模式,不仅可推动绿色公务出行,促进机关降本增效,还将激发更多的地方在新能源公务用车上迈出更大步伐。

“带头使用国产新能源汽车”,还能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绿色出行的时代新风尚。

通知要求,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所属单位采购新能源汽车的统筹管理,除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特殊和无适配车型等情况外,新能源汽车占当年配备更新公务用车的比例应当达到《“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明确的“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目标要求,以后按规定逐步提高。

通知与规划“隔空”呼应,体现了政策措施的有机衔接,不仅彰显了相关部门降耗增效的决心,还能动员社会大众加入节约能源资源的行列中。

为绿色出行“续航”,为美好生活“充电”。随着一系列制度安排精准发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汽车大行其“道”,让新发展理念更具象可感,让美好生活更生动可及。据新华社、央视、人民网、极目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