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的变迁

里面有我的奋斗和青春 也是一代人安居的见证

版次:010    2024年11月19日

□刘冲

衣食住行,人生四件大事,住占其一,住房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有人认为,住房其实是人的另一件衣裳,不仅要遮风挡雨,还要宽敞舒适,安居才能乐业。

1

高中宿舍

1978年,到30多里外的区中学读高中,第一次远离家住学生宿舍,从此开始了我漂泊的人生,住房也随之而变化不定。

说是学生宿舍,其实并不是正儿八经的住房,而是把废弃礼堂的舞台临时隔离出来的简易住所,二三十个男生就在其间的上下铺中各就其位,在局促嘈杂中度过了两年高中时光。

无窗但有缝隙,有电却无电扇,典型的夏天闷热、冬季寒冷,再加上夜间断断续续的磨牙声、梦话声和翻身时的吱嘎声,如若换在现在,不知如何才能够安枕入眠?而在当时,除了感觉拥挤不堪和有些憋闷外,似乎并无其他特别难受的地方。也许是年少不知愁滋味,没有那么多矫情;也许是同学们都来自农村能吃苦,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也许是大家都一门心思只顾苦读,根本就不在意住得好坏,困了就倒头呼呼大睡。

2

大学寝室

千军万马中挤过高考独木桥。1980年秋,从农村进城市,从中学到大学,各种变化真是天壤之别,其中住宿条件也大为改善。新建不久的学生宿舍楼,每间寝室放置了四张上下铺床,最多只住八人,跟二三十人挤在一起相比,真有开小灶被特殊照顾的优待之感。在每层楼的两端,都有盥洗间,洗漱、上厕所都很方便,不像读高中时,寝室到厕所相距几百米,胆小的同学深夜如厕,还非得叫人陪同。

大学的寝室宽敞舒适,其功用自然也不像高中时仅是晚上睡觉的地方了。大学的课时少,不像高中那样安排得满满当当,下午几乎无课,晚上不用统一上晚自习,给了许多自主学习的空间,时间可以自己安排,地方可以自由选择。因此,寝室往往成了许多同学课外读书的场所之一。同寝室的八位同学,刚入学时都没有近视,后来有几个喜欢躺在床上读小说的,都先后拥有了象征有文化的标配——眼镜。

此外,寝室还兼具娱乐交流场所的功能。闲暇无聊,打扑克升级罚站、“拱猪”罚钻桌子,会让寝室充满欢声笑语;串门聊天吹牛或斗嘴辩论,会让寝室在沟通平台和论战场地之间不断转换;熄灯后的青春期骚动的卧谈,几乎也成了每间寝室的必备内容。

3

职工宿舍

大学毕业,被分配到距重庆主城100公里外的一家三线厂,恰逢当年新修建的单身男女职工宿舍刚落成,新分配来的大学生两人住一间,还配备了书桌和书柜,规格和档次又上了一个台阶。

在不同的集体宿舍间辗转腾挪16年,所谓的住房,只不过都是面积大小不同、人员多少不一的公共居所,并非独处的空间,毫无私密性可言。

4

干打垒房

1994年,当搬进单独属于自己小家庭的干打垒房,住房于我而言,终于不再叫寝室,而叫家了。不过,在享有独自居住权的同时,住房的成色却不进反退,降了不止一个档次,感觉像又在重温儿时的住房体验。

这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厂初期修建的干打垒房,与从前住的农村土墙房没啥区别,冬暖夏凉是唯一的优点,而夏天地面返潮水汪汪也令人泪汪汪,夜间顶棚上老鼠们的狂欢晚会常常闹腾得叫人辗转难眠,因距离公共厕所较远,还需自备尿罐解决半夜内急的问题。这与曾经对成家后住房的满怀期待与憧憬形成了巨大落差。

刚分配到厂时,工厂效益好,每家每户都发洗衣机、橱柜、餐桌、餐具和布料等东西,而且新建的家属大楼也在逐年推出,分别以干部、工人两条线按资历排队解决。在我还未谈婚论嫁之前,就有之前的大学生分配到了新建的三室一厅住房,心想到我结婚的时候入住新建的楼房应该毫无问题。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受当时国内外销售形势的影响,厂里的生产、销售和效益每况愈下。新家属楼的修建也一再延缓,同时干部、工人合并排队,不少老工人上班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哩,拿什么去跟他们比拼?原本以为唾手可得的新楼住房,一下子变得遥遥无期了。

5

花园楼房

1998年,离职到主城谋生,高楼大厦让人仰望,也使人头晕目眩;人头攒动,车流如织,热闹非凡却也嘈杂凌乱。如何在城里安家落户,寻找一个安静舒心的容身之所,实在颇费思量。原则上不希望陷入密密麻麻的水泥森林中,让身心时时都有压迫感;最好能闹中取静,有缓冲地带,别一开门就直接面对车来人往,让日子与生活在急促与焦虑中度过。

于是,一则“回家就是度假的开始”的新楼盘广告,让我眼前一亮,心向往之。2002年,接房验收时,随同前往的岳母颇为不解地问:“你们都进城了,咋还到农村买房?”是啊,当时在这个楼盘周围,除了靠近新牌坊有一些建筑外,其他地方都还是一大片目力不能望到尽头的待开发地块,没有绿油油的庄稼,唯有裸露的黄土,的确有些荒凉。但在此后的若干年中,随着一个又一个楼盘的开发,这个区域已成为“重庆睡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睡城”,并非沉睡之意,而应是对其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肯定和嘉许。

“住家的地方,为啥又叫花园呢?”这不只是让岳母感到困惑的问题,当初见到这个楼盘名,我也有些疑惑不解,可能只是广告效应吧。待入住后,才对“花园”有了直接的观感:每幢楼之间都有宽敞的间隔空地,规划有序的草坪和绿化带,造型别致的假山和小桥流水,各具风姿的不同移栽树木,一年四季都有盛开的各种花卉……从客厅推窗而望,绿荫环绕中的一汪湖水,让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这样的居住环境,不是花园胜似花园!宽松、宁静、优美、舒适,非常适合于饭后散步,或休憩时独自闲坐。如果精力充沛又喜好运动,还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乒乓球室和游泳池可供强身健体。再回想起“回家就是度假的开始”,感觉已不再只是一句诱人的广告语,而是实际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可谓实至名归。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材料、新的房型、新的布局、新的理念层出不穷,更多的宜居楼盘四处开花。或陪朋友看房,或独自闲逛,也先后参观过不少口碑不错的楼盘,对其中一些环境、功能与配套俱佳的,也禁不住赞叹,心生波澜。不过,仅仅是心动,而没有行动,毕竟换房不像换手机那么简单,只要喜欢就可冲动消费。再则,住房及其所在的小区,一旦住久了,且住出了感觉甚至感情,难免就有了依恋,轻易不愿挪窝,就像那些当年移栽来的树木,早已根深蒂固。

(作者单位:中国眼镜科技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