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11月19日
□张春燕
红艳艳的汤,鲜嫩嫩的鱼,酸溜溜的番茄,香喷喷的葱蒜,还有一小碟放了辣椒、香葱、花生粒的调料,由食客自由选择。来自重庆的我与来自安徽的她,直吃得口舌生香,酣畅舒爽。
那晚从黔灵公园出来,我和两个多小时前结识的小伙伴子怡,打车直奔贵阳有名的青云市集,开启逛吃之旅。我们的首选目标是酸汤鱼,这是所有到贵州的人都不想错过的美食。
出租车来到威清路,离青云市集还有一段距离。车窗外,一家“凯里酸汤鱼”的招牌灼灼入眼。5个大字,如5条轻盈的鱼,在我们面前快乐摇摆,闪着诱惑的光芒。于是下车,奔那快乐而去。
我们要的是黄辣丁,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吃起来有一种特别的轻松、悠然与安逸。更强烈攫住我们味蕾的,还是那一锅红酸汤。那种酸,带着艳红的热烈与隐秘,像一种穿云破雾、翻山越岭的神奇力量,不管不顾地、深深地往肺腑里、往灵魂里钻,直让人欲罢不能。我连喝了三碗汤,感觉快突破了胃的容量,可舌尖却还意犹未尽。我也算是跟酸有过很深渊源的人,酸菜鱼、酸辣粉、酸菜面……但这一盆酸汤鱼,却让我直想与之长相厮守,不愿就此别过。
眼前的这盆酸汤鱼,看不到一点辣椒,却有一股力透鱼肉和酸汤的辣。那辣,不是平常食物中尖锐且燥热的辣,而是有着温润与敦厚、却又不失本性的辣,像是在平淡乏味的心里腾起的小火苗,有一种温暖人、安抚人的明亮与快乐。
旅游大巴上,导游两次讲到贵州人为啥偏爱食酸:贵州人的祖先长期缺盐,盐极难得且昂贵,于是祖先们发明了以酸代盐的饮食方式。此外,因黔地山高林深,云雾弥漫,瘴气肆虐,生病者众。有止泻防痢、助消化、减少病痛作用的酸味食品,便成了贵州人药食同源的重要食物。据说,贵州有128种酸,各地均有各具特色的酸,从韭菜酸、盐酸、甜酒酸、青菜酸、米酸、糟辣酸、毛辣果酸、辣子酸,再到虾酸、香酸和臭酸……贵州的酸,不像食醋或泡菜那般单薄,它是灵气十足、自由随性、千回百转、难以捉摸的,一如贵州的天气,也如贵州人的性格。
那酸汤鱼的酸,是毛辣果酸,也叫番茄酸,属红酸汤。与用米汤发酵而成的白酸汤有别。不管白酸汤还是红酸汤,均由植物经自然发酵而生,所以滋味纯真、入骨入心。
第二天,从荔波小七孔景区出来,走进西江千户苗寨。这晚吃的是富有苗家特色、有酒有歌的长桌宴,主菜也是酸汤鱼。感觉这边的酸汤与凯里的酸汤略有不同,无论色彩还是味道,不再那么浓烈,稍显清淡。不过与其他苗家土菜搭配起来,倒也和谐互补。这晚我没喝那么多汤,头晚的红酸汤还在唇齿间、在身体内、在心坎里流转,一时半会消耗不完。
几天后回家,跟子怡微信里聊到贵州行,聊到让我们撑得连起身和走路都困难的酸汤鱼,她用了同游时常说的两个字:完美!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