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学校33年,3次放弃进城,资助多名学生

“全国模范教师”炼成记

版次:003    2024年11月20日

他是重庆市渝北区华秦小学教师,3次放弃进城机会,坚守在渝北最偏远的农村小学教书育人。他从教33年,在艰苦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不断打磨、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护航一届又一届的山里娃走出大山。他爱生如子,用自己的工资资助多名学生,让他们得以改变命运。在学校转型为乡村寄宿制后,他又身兼数职,成为留守儿童的贴心人,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成才托底、筑基。他获评2024年度“全国模范教师”、渝北区优秀共产党员、渝北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他就是范贵全。

1991年7月,范贵全到华秦小学任数学教师。华秦小学位于华蓥山的半山腰上,处于川渝两地的边界,离中心城区60多公里。当时学校不通客车,范贵全步行了5个多小时才到达。黄土堆砌的教学楼、坑坑洼洼的地面、摇摇欲坠的桌子椅子……当时的艰苦条件,范贵全至今历历在目。艰苦的条件并没有让范贵全退缩,反而激发了他朴实的责任心。

山区小学的学生虽少,但课程一点也没少。教师人手紧缺,老师们都“身兼数职”。一张床、一张方桌、一张凳子,最初3年,范贵全就住在几平方米的楼梯间,白天认真上课,晚上就在这方寸之间备课、学习,努力提升教学技能。几年后,范贵全与同校女教师罗先秀组成家庭,更是把家安在了学校,根扎在了华蓥山上。

虽然扎根山区,范贵全却是渝北区数学骨干教师,多次承担公开课和示范课,多次荣获渝北区先进教师、优秀教师、科研成果奖。因此,不少城区学校向他抛出橄榄枝,而范贵全却连续3次放弃了进城工作的机会。“教书,在哪里都是教,我也出生在农村,熟悉农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梦想。我要尽我所能,给娃娃们一个走出大山的机会。”范贵全说,教书是个良心活儿,不能愧对良心。人家把孩子交到自己手上,就要尽自己的良心,不亏待他们。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一个教师的担当有多大,课堂就有多大;责任有多大,境界就有多高。他既是逻辑严密的数学老师,又是风趣幽默的物理老师,还是活力四射的科学老师。在他的护航下,越来越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探寻更广阔的天地。如今,范贵全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每年教师节期间,他都会收到学生数百条祝福短信。他说,每一条短信的背后,都是一个跳动的精灵,都有一段温情的岁月,孩子们真情的问候,弥足珍贵。也有回来和他并肩作战的,比如华秦小学如今的校长张模,正是范贵全带的第一届学生。

范贵全刚到学校时,华秦小学还叫华秦九年制学校,小学初中加起来一共有700多名学生;33年过去,学生不及当初的十分之一,也是渝北区唯一一所寄宿制乡村小学,全校59多名学生中有57人住校,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仅6岁。

33年如一日,范贵全让自己成为一束纯净的光,照亮上千孩子前行的路。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