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11月22日
□董运生
在江城万州,有一座名为“天生城”的古寨堡,它不仅因其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而闻名,更因其作为重要据点在南宋末年抵御元军的入侵而在历史上著称。古语有言:“登高能赋,可以为大夫。”古往今来,诸多文人登高赋诗,留下了诸多文坛佳话与名篇。诗圣杜甫于大历二年(767年)于夔州所作《登高》一诗,更是千古名篇,诗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站得高,望得远,仰观俯察,诗人们于登高之时,常于世间风物而外思考人生。杜甫如此,刘孟伉亦如是。
刘孟伉(1894年~1969年),云阳清水人,著名书法家、诗人,代表作有《杜甫说解》《冷桐花馆词抄》《冉溪诗稿》《刘孟伉诗词选》等。刘孟伉不仅能诗善书,亦是优秀的革命工作者。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过中共万县中心县委委员、川东游击队政委等职。在《刘孟伉诗词选》中收有一首作于1939年的题为《天生城》的诗歌,诗曰:“石城终古号天生,不为兴亡改故情。忠义上官名迹胜,平生开府霸图荣。年大计恢戎略,万里孤臣耿帝京。一样留将遗恨在,谁怜废垒长春耕。”
要理解刘孟伉的《天生城》诗,还得从宋元战争中的天生城保卫战说起。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覆亡之后,重庆、泸州、合州、万州、夔州等沿江城市仍坚守抗元。同年夏,元朝派安西王相李德辉“经画川东课程”,梁山守将袁世安投降,遂派杨文安率军招之,并于7月再度围攻万州,天生城保卫战进入了最后的决战时期。据《元史·杨文安传》记载:“(1276年)秋七月,进军攻万州。遣经历徐政谕守臣上官夔降,夔不从,围之数匝。逾月,攻拔外城。夔守张起岩来救,遣镇抚彭福寿迎击,破之,尽杀其舟师,俘其将宋明,万州夺气。文安复传王旨,谕夔使降,夔终不屈。文安尽锐攻城,潜遣勇士梯城宵登,斩关而入,夔巷战而死。”在天生城保卫战中,面对敌人的围困及兵员锐减、补给缺乏等现实,上官夔不畏强敌,针对元军不擅山地作战的特点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虽然最终城破殉职,但他身上所表现的伟大民族气节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赢得了后人的缅怀和敬仰,人们在天生城建了上官夔祠以示纪念。
刘孟伉所作《天生城》大体可归入咏怀诗,刘孟伉对上官夔表达了崇高的敬意,也对古战场变为耕田的沧桑之变抒发了深沉的慨叹。细读此诗,其中不仅有怀古,更深藏着诗人对时局及自身处境的思索。国家危难之际,素有报国之志的刘孟伉却难以施展身手,其沉重的悲愤之情不难读出。
抗战爆发后,刘孟伉积极鼓励有志青年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本人动员三弟刘竑达与长子刘祥纶去延安。当时,去延安在大后方成了一股热潮。对于条件成熟、想去延安的青年,他会及时向组织汇报、设法介绍,并对短缺路费者予以资助。在去延安的热潮中,下川东先后去了一百余人。但由于国民党的阻挠,大批有志青年未能成行。为培育英才,万县中心县委决定创办一所“下川东的抗大”——国华中学,刘孟伉在该校的创办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筹措办学经费,刘孟伉以名士的身份到开县(今重庆开州)给旧交富商扈作汝写了一堂字屏,得酬金1200银洋,全部交给中心县委作办学之用。国华中学开办后,刘孟伉担任了国华中学副董事长的职务(董事长名义上由原上海国华中学董事长林康侯担任,但林未到任)。1939年2月国华中学正式开学,办学中贯彻抗日救国方针、提倡言论自由,因而受到了国民党政府的干预,于当年6月遭到查封,刘孟伉亦因此遭到通缉。8月初,刘孟伉根据组织指示,秘密去往重庆。
因文献相对缺乏,刘孟伉写《天生城》时的具体情形难以还原,但诗中借古咏怀,对上官夔壮志难酬的慨叹,对自身志向难伸的苦闷,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却是不言而喻的。孔子有言,“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45岁时的刘孟伉则满怀勇毅,在漫漫长路中为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上下求索着。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