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拐枣

版次:007    2024年11月23日

□朱孝才

立冬一过,低山一带的拐枣就可以开打了。

从低山到高山,一季拐枣能打到腊月间。

拐枣树是杂树,很少见直溜挺拔、高高大大的,大都长得七歪八拐。换作寻常杂树,一般都让山里人给砍了。就算能当柴烧,皂角树也比它强,所以蓄着,就因为它能结拐枣。

拐枣很像无花果,果子总在不经意间就从树杈叶梢里长了出来,歪歪扭扭似干似丫,竹节虫一般。一串串小枣核一般的果粒儿从浅绿到浅黄最后变成浅浅的棕红色,淡淡的果香在不算繁茂的枝叶间弥漫开来,蜜蜂、果蝇嗡嗡嘤嘤,鸟儿、松鼠飞来跳去的,拐枣就熟了。不认识拐枣的城里人,很难把拐枣和枝丫分得开,毕竟它长得弯弯拐拐、七齿八牙的,如果不说它能吃,没人会相信它不是柴呀、棍儿啥的。拐枣拐枣,似拐似枣,这名儿贱却是恰如其分,也好记。

这几年气候变暖,山里很多野果树,像野柿子、山梨、木瓜这些渐渐都绝了迹,或是向更高、更远的山里迁徙。拐枣也不例外。像我住的这山村,往年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总能见到的拐枣树,这几年只有在后山脚下还有十来棵了。虽然年年还在挂果,产量却是减了三四成。长在低处的果树,大都枯死了。没枯死的也变了,光长枝干不结果。

拐枣皮薄肉厚香香甜甜,是山里娃娃女人家的零嘴儿,更是男人泡酒绝无仅有的恩物,男女老少真正的心头好。这下金贵了,更是爱惜得不行。

收获季还没到,拐枣树的主家便开始悄悄准备打拐枣的工具。过去果子多,大张旗鼓地打,大大方方送人都不算啥。现在,树少了、果子少了,送一个不送一个得罪人,只有先打下来,看人情说话了。

打拐枣的工具是竹竿。楠竹、毛竹还不行,必得老斑竹才好。老斑竹竿儿细长,粗只有一握,趁手。齐根砍了,竹梢拇指粗细处断巅,剔去枝叶,一根打拐枣的工具就成了。这样的竹竿足有四五米长,加了竹梯,再高的树丫也能够着。竹竿牢实,杆儿的尖端儿却是弹簧一样的软。这样的杆儿伸到拐枣树的枝丫间,够到拐枣的细枝下,轻轻一抖一弹,拐枣就从枝干上给剥离开,簌簌地往地下掉落了。这是现在的打法,轻举轻打小心翼翼就怕伤了果子。过去呢?只管挥起竹竿照着树梢噼里啪啦一阵击打,枝叶横飞间,拐枣就抖落一地。树下等着的人通常是娃娃、女人家,只管挑好的、完整的拐枣往背篼里、提篮里放就行。一个“打”字,最能说清当年拐枣的丰足了。

拐枣成熟的季节刚好是油桐下树,打拐枣的杆子还可以用作打“桐子”。常常见男人们猴儿一样呼呼爬到树冠顶层,晃晃悠悠着挥舞竹竿使劲打,看着都带劲儿,一天下来没叫一声累,那一定是喝了一盅、半碗头年泡的拐枣酒的。山里人不懂养生也稀罕钱,别说海马、鹿茸、人参,就是枸杞、大枣这些大路货也是舍不得买的。要泡酒首选的就数拐枣,奢侈点的也就丢点黄精,山里人管它叫“老虎姜”,也是山里寻常物,随手能采得着的。酒是村里酒坊自酿的高粱、包谷或是谷子酒,浓烈醇厚,价位只在一二十块一斤。村里妇人平日里和男人说话总是冲,夹枪带棍没一个好字,烟钱酒钱卡得都紧。但到了拐枣成熟的时节,她们倒是一个比一个舍得了。常常见女人提着塑料桶整桶整桶打了白酒往玻璃坛子瓦罐里倒,里面垫着一多半洗得干干净净、拣中截子摘的上好的拐枣。拐枣糖分高,皮儿薄易渗透,不出三俩月,清清亮亮的白酒成了金灿灿的黄浆,拐枣酒就可以喝了。这时候正是数九寒冬,年节也到了,正是喝酒的好时节。

酒是拐枣最好的搭配。山里住久了,学着山里人泡酒、喝酒,我就想,没有一种野果能像拐枣这样天南地北的单单成就了一个用处,以至于提起拐枣人人嘴里蹦出的第一个词组就是拐枣酒。这么说来,倒不知是酒成就了拐枣长长的念想,还是拐枣成就了酒的名头呢?

不好纠结。看一树拐枣,只管打、只管泡、只管喝就好了。(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