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林忆旧

版次:010    2024年11月25日

□李锡琴

又是一年橘熟时,跟橘林有关的故人旧事,被季节唤醒。

1

从有记忆起,我就知道,家乡江津是橘乡。我家邻村叫果园村,因柑橘种得好而得名。我家也有几大片柑橘林。每到柑橘泛黄时,橘树们就灵性勃发,招摇澄澄泛金的果子,惹得孩子们垂涎。

深秋橘熟。孩子们开始催促家里的早饭要早,理由是天亮得晚,上学迟到要罚站,而实际则是要绕道橘林再去学校,那一片隔沟翻坎散发的果香吸引着孩子们,明知可能会挨揍、被骂,但还是难抵柑橘香甜的诱惑。

队里的柑橘林有好几片,柑林是柑林,橘林是橘林,每片都有一名守林员,夜里防盗,白天防“小馋嘴”。

小勇带我们要去的那片是橘林。守林员是位年过半百的婆婆,她人高腿长,声响如钟。队里选她当守林员,看中的就是她的正气,大人畏惧她七分,淘气的小屁孩见她就躲。她长手长脚,还有一张弧形脸,小勇叫她“老巫婆”。

放学路上,小勇约我们一道。“明早,趁‘老巫婆’守夜到天亮,回家吃早饭的当儿,我们溜进橘林去。”小勇反复叮嘱我们,“越早越好。”

我妈妈是会计,那天队里分了红苕,晚上要把分红苕的账记好,熬了夜。第二天,我不敢让妈妈早起为我做饭,自己睡醒一觉就起床,捅开煤火炉,煮了半锅红苕。红苕喂饱了我,可天还没亮,我怕黑,不敢独自出门,也不敢去睡回笼觉,只好趴在饭桌上等着。

趴着趴着,我就睡着了,还做了个噩梦。梦中,一双利爪伸向我,那尖细且瘦长的爪子,跟小勇描述的“老巫婆”一模一样。“咚咚咚”,小勇的敲门声,把我从噩梦中惊醒。

我在学校是守规矩的好学生,单就我个人,打死也不敢做半点出格的事。随着年龄增长,肚子里特为柑橘而生的馋虫也越长越大,和小勇一起去偷柑橘的胆量也越来越大。于是,我尾随着他,叫上其他小伙伴出发了。

2

后来回想此事,那时的我敢壮胆犯科,潜意识里还有一层侥幸——“老巫婆”是经我奶奶介绍嫁到村里来的,她是我表娘。

其实,我曾多次单独去过柑橘林,但都是在春冬季节。春季,我被满树如雪的橘花吸引,偷偷前去赏花;冬季,队里安排技术员为柑橘树修枝,我去捡枝叶作柴火。秋季我就不敢去了,因为我怕“老巫婆”。

头天放学路上,小勇解开裤带,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如何偷柑橘:先将内衣塞进裤子里,再用裤带扎紧。怕我们没明白,他还在路边捡起一块果子大的石头塞进去,又吩咐道:“明天,一定要穿最宽大的外衣,里面塞得再多都看不出来的那种。”最后,他特别强调:“如果‘老巫婆’追来,千万不要掏出来扔,‘老巫婆’的眼睛是施过魔法的,再远都看得见。正确的做法是这样……”于是,他假装着整理裤腰,把裤带解开,让橘子顺着裤筒掉到地下去,然后若无其事地大步向前走。

小波和我,都是第一次参加小勇的特别行动队。小波对小勇的计划赞不绝口:“真是妙招,就算‘老巫婆’追来,橘子在地上,又不是从我们身上搜出的,凭什么说我们偷了?”当小波说出“偷”字时,我的后背冷汗直冒,但最后还是决定和他们一起干。

3

小勇带着我们,在晨雾弥漫中,走进了那片我们心心念念的橘林。大家按小勇的布置,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去,再钻出来,然后绕道去上学。

小勇说:“昨天,我向镇上的几个同学发过誓,今天一定让他们吃上橘子。一会儿进校门前,都数清楚自己有多少个,统一由我来分。”

“站倒起,站倒起!你们这帮砍脑壳的,给我站倒起!”就在我们快要走出橘林之时,身后突然传来“老巫婆”愤怒的吼声。

“老巫婆”在沟那边,还有薄雾笼罩,她是怎么发现我们的?至今我也不明白,问小勇,小勇说:“我说过她有魔法眼的嘛!”

“老巫婆”的来路,与我们的去路并行,要拐过一个大弯后才会交接。小勇沉着冷静,不慌不忙地让大家按既定策略销“赃”,然后,带头若无其事地朝学校昂首阔步。不一会儿,“老巫婆”气喘吁吁地追了上来,小勇笑嘻嘻地迎上去,主动打开书包说:“你看嘛,我们没偷橘子!”

谁知,“老巫婆”不看书包,伸出她那又尖又瘦的手,抓起一只只小手,拉到鼻尖前挨个闻,断定每只手上都留着新鲜的橘香。我埋着头,胆怯地抬眼看着表娘,怯怯地说:“表娘,我没偷树上的橘子,只是捡了一个落在地上的吃了。”可是,表娘根本不理我。

“小勇、小波,还有你……”“老巫婆”板着脸说,“我要告诉队长,扣你们家的口粮,没有口粮分给你们吃,饿死你这帮砍脑壳的!”然后,她扯着我的衣袖说:“不要以为你是会计家的,在我这里,都一视同仁。”

那天,我根本没有心思上课,心中一直忐忑着,害怕回家。等回到家,妈妈却没有过问这事,一天、两天……直到现在,都没过问这事。但我却为此忐忑了很多年。后来,听小勇和小波说,“老巫婆”根本没将这事报告给队长,当时只不过是“吓吓”我们而已。

多年后,“老巫婆”过完九十岁大寿,不久就寿终正寝了。得知丧情,已年过半百的我赶回老家,送表娘最后一程。

如今,柑也好,橘也好,品种多,来路多,科学化种植让春夏秋冬皆成橘子成熟时。只是,不再年少的我们,再也听不到表娘在橘林追着一群小屁孩的吼声。

(作者系重庆市江津区文评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