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前的今天,渣滓洞、白公馆发生大屠杀——

4岁郭小波2岁郭小可 如何逃出的白公馆

版次:009    2024年11月27日

当年脱险时的郭德贤(左)和郭小波

□贾昭衡

重庆市郊,苍翠巍峨的歌乐山,因一部小说《红岩》而闻名遐迩。

1949年11月27日深夜,国民党军警匆忙撤离重庆之前,在歌乐山渣滓洞、白公馆监狱,枪杀数百名革命志士。在那个血与火交织的暗夜,有33位难友及2名小孩幸运躲过魔爪,逃出生天。

前些年,笔者曾三次来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家属院,在白公馆脱险者之一郭德贤老人家中,听她讲述当年带着两个孩子死里逃生的传奇经历。

1

屠杀之夜

他们逃了出来

郭德贤是重庆云阳人,很早便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15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40年代末,她在成都从事地下斗争时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几经辗转,24岁的她带着4岁女儿郭小波、两岁儿子郭小可,被关押进了白公馆监狱。

1949年11月27日深夜,当白公馆军警临时被调往渣滓洞监狱协助进行大屠杀时,留在这里的看守杨钦典同情革命者,冒险打开牢门,释放了剩下的19名难友。当时,罗广斌(《红岩》第一作者)来到楼上囚室,对郭德贤说:“特务已经全部撤走了,赶快跑!”同时安排李荫枫、周居正两名难友,协助郭德贤照料孩子。

白公馆大门前,是一条几百级石梯的小路,小路连着下面的公路。李荫枫在前面探路,周居正背着小波,郭德贤背着小可紧跟在后。周居正年轻力壮,背着小波快步如飞,很快就和李荫枫走到了离公路不远的石阶上。此时,从渣滓洞方向开来几辆载有特务的卡车,发现山坡上有人,大声追问口令,得不到回答后,机枪和冲锋枪子弹便一齐扫了过来。

慌乱中,郭德贤和难友们立即掉头向歌乐山上跑去。而周居正摔倒在地,滑进路边深沟,背上的小波也被摔了下来。此刻夜黑如漆,弹雨横飞,周居正在沟里急得乱摸了一阵,不见小波踪影,眼见特务下车向这里扑来,只好沿着深沟向歌乐山上猛跑……

2

危急时刻

女儿出了意外

其实,小波也摔到了路旁的深沟里,只是个头太小目标也小,后来自己慢慢爬上了公路。结果,不仅周居正没有发现,就连追来的特务们,也没有注意到这个小不点的囚犯。

小波上了公路,哪里辨得了方向,于是稀里糊涂顺着公路朝山外走去。走了一段路后,来到原中美合作所的阅兵操场(现歌乐山烈士陈列馆处),天也渐渐亮了。操场上停着一辆辆卡车,驻扎在这里的国民党军警正慌忙准备撤离。小波好奇地走近一辆卡车,呆呆望着士兵们。这时,一个士兵发现了上身穿着破棉袄、下身穿红毛裤的女孩,以为是与大人走散的小孩,便顺手将她抱上了军车。

军车行驶了二十几里路后,进入市区。到了一个路口(现在的青年路口),军车停下,士兵们跳下车,顺便把小波也抱了下来。也许是忙着执行任务,他们没有再管小波。小波见路口摆着一个卖柑橘的小摊,便走过去,不声不响地蹲在了旁边。摊主是30多岁的王素珍,见这小女孩在摊旁蹲了半天也不回家,觉得奇怪,便问她:“小妹,你家在哪里住呀?”小波不记得什么家,只记得住过的白公馆,于是回答:“在白公馆。”王素珍只知道住公馆的不是当官的就是有钱人,根本不知道白公馆是关押囚犯的监狱,不免嘀咕:住公馆的娃娃,怎么穿得脏兮兮的呢?

暮色渐起,王素珍收摊回家,见小女孩仍没有回家的意思,便关切地问道:“恁个晚了,你啷个还不回家呀?”小波可怜巴巴眨了眨眼睛,没有吭声。王素珍见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走过去把小波拉起来,说:“走,跟我回家去吧。”

回到家里,王素珍给小波洗了澡,换上干净衣服,全家人一起吃了饭,随后挤着住了下来。那两天,听说国民党军队撤退时到处都在搞大爆炸,王素珍夫妇也不敢出去做生意了,带着小波和自己的儿子躲进附近的防空洞。直到11月30日,解放军进了重庆城,他们全家才回到家中。

3

惊喜万分

他们遇上了解放军

再说郭德贤母子。当晚转身奔向歌乐山上后,大多数难友不一会儿就跑散了,郭德贤母子身边还剩下李荫枫照应。

由于身体虚弱,加上要照顾2岁的孩子,两个大人都跑得很慢。郭德贤见状,对李荫枫说:“算了,你不要管我们了,快点跑。如果找到组织,赶快汇报,敌人昨天晚上杀了我们这么多的同志!”

然而,此时的李荫枫哪里肯丢下母子二人。郭德贤有些急了,执意劝说:“我们这样跑,目标也大,可能我们几个一个也跑不脱。没人回去给组织汇报,组织上啷个晓得昨晚发生的情况?”好说歹说,李荫枫才勉强离去。

所幸特务不久便停止了追击,郭德贤带着儿子跌跌撞撞在密林中穿行,爬到歌乐山山顶时,已是凌晨。见附近的公路上难民成群结队,她便带着儿子混入其中,边走边打听消息。

11月28日傍晚,又累又饿的她走过白市驿镇后,实在走不动了,看见公路旁有一个茅草棚,便走过去打探。棚里有一个老婆婆,郭德贤恳求道:“婆婆,我在城里做点小生意,想往成都去,能不能让我和娃儿在你这里住一下?”老婆婆见母子二人疲惫不堪,十分可怜,答应下来,并给了他们一些吃食。那两天,住在茅草棚里,郭德贤随时都关注着公路上的动向。

11月30日,郭德贤正坐在茅草棚门口,突然发现公路上出现了一队解放军士兵,快步如飞。这可是盼望已久的亲人啊!郭德贤惊喜万分,立即冲到公路上,拦住了一名解放军士兵,并简要述说了自己的情况。士兵告诉她,现在白市驿机场已经被占领,那里有我们的人,你赶快到机场去吧!

郭德贤返回茅草棚,抱起儿子,谢过老婆婆,大步流星向白市驿机场奔去。到了机场,解放军官兵听了她的情况介绍,立即用电话与有关部门联系。没多久,相关部门派来一辆汽车,将郭德贤母子接到了市区脱险同志联络处。

4

劫后余生

一家人重新团聚

安顿下来后,郭德贤急切地向已经脱险的罗广斌等人打听小波的下落,可谁也不知道小波的消息。

那天晚上,罗广斌和跑在一起的难友周绍轩马不停蹄地翻过歌乐山,来到了附近的白市驿。曾为川军爱国将领的周绍轩,有一位部下的家就在这里。两人藏身于此,直到解放军占领重庆才赶回市区。此时,看着郭德贤心急火燎的样子,罗广斌只得撒谎安慰她:“重庆刚刚解放,城里头十分复杂,我们暂时把小波安顿在乡下了。”

其实,党组织这时也十分着急,马上组织重庆大学、湘辉学院等校的学生到白公馆、渣滓洞去寻找,甚至连附近的草丛都搜了个遍,也不见小波踪影。无奈之下,罗广斌只好将实情告诉了郭德贤。郭德贤一听,当时就急得昏了过去。

学生们没找到小波,又热心地到处张贴寻人启事。结果,住在磁器口的一个居民报告:11月28日凌晨,从歌乐山撤退经过此地的国民党军车上,有一个穿红毛线裤的小女孩。

这条线索太重要了,说明小波仍然活着。重庆地下党负责人肖泽宽果断决定,立即到《大公报》上刊登寻人启事。

这天,王素珍又带着小波到老地方摆摊。正巧,水果摊旁边的墙上贴了一张《大公报》,不断有人过来阅读。听到大家议论一个小女孩失踪了,王素珍心里咯噔一跳,赶快跑过去,把寻人启事细细读了一遍,而后回过身来问小波:“你是不是叫郭小波?”小波点了点头。王素珍又问:“你是不是从白公馆跑出来的?”小波又点了点头。

王素珍又惊又喜,当即叫来丈夫,抱起小波就往临江门脱险同志联络处跑去。

由于监狱生活严重损害了郭德贤母子的健康,那几天,他们一直在招待所接受治疗。12月4日,郭德贤刚输完液回到房间,忽然听到外面有同志兴奋地大喊:“郭德贤,快点快点,你的娃儿找到了!”

郭德贤听见后想也没想,一阵风似的冲出屋子,果然见到一对陌生的夫妻,怀里抱着的孩子正是自己的小波。她扑过去抱过孩子,劫后重逢的喜悦,让她泪流满面……对于救下女儿的恩人,郭德贤真想好好地报答。可是此刻,母子三人几乎一无所有。幸亏组织上想得十分周到,奖励了王素珍一套崭新的棉军装,外加十块银圆。

此后,郭德贤和王素珍一家成了好朋友。1953年,王素珍夫妇感到生意不好做,听说回乡可分田地,于是便举家迁回了四川遂宁农村。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丈夫去世后,王素珍到重庆姐姐家做客,几经周折,打听到了郭德贤的住址,便找了过来。

得知王素珍在农村生活十分艰难,郭德贤尽自己最大可能给予经济帮助。之后,只要王素珍来重庆,郭德贤总会给她一些经济帮助,两人还像亲姐妹一样唠家常……

2022年,郭德贤以98岁高龄去世。郭小波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冶金研究所,后任高级工程师,前些年退休,她也是唯一健在的大屠杀脱险者。而郭小可在读中学时,一次游泳时不幸溺亡。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