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11月27日
□古建祥
朋友来访,见阳台簸箕里晾着干辣椒、干花椒,端起来看看,顿感惊讶。惊讶的不是辣椒的辣、花椒的麻,而是晾晒辣椒花椒的簸箕。“那么精致美观!”我说是父亲编的,用很多年了。朋友说老人家真是手巧,我呵呵一笑,含有几分骄傲。
父亲的确手巧,除了会编簸箕,还会编筲箕、箩篼、提篮、筛子……农家用的竹器,几乎没有不会的。父亲编的最大的竹器是一个簸箕,直径接近2米。夏天的晚上,我们把它放到院坝里当凉床,睡三四个人还很宽裕。
父亲编得最好的竹器是提篮、箩篼和婴儿背篼。家里三个孩子同时读书,父亲就编竹器卖钱补贴家用。婴儿背篼1块5角,提篮7角。箩篼贵一点,4块钱一挑。为了吸引顾客,父亲还将竹条染成红、蓝、黑几种颜色,把婴儿背篼中间部分编织出花纹图案。每次上街卖竹器,父亲总是第一个卖完。主要是父亲编的竹器篾条匀称、样子好看,也不跟人计较一角两角的价钱。
竹器好不好,除了手艺,还跟竹子的选择密切相关。大竹子小竹子、老竹子嫩竹子、阴山竹子阳山竹子,各有各的特质,各有各的用途。比如,水边的竹子不适合编席子,因为水分含量大,容易缩水变形;老竹子不适合作收口的篾条,因为柔韧度不够,不熨帖而且容易断裂。
竹器里面,竹席最能体现一个篾匠的水平,收益也是比较高的。本来,父亲也学了个七七八八,就是最考功夫的“刹角”还过不了关。不过,编竹席时要整个人盘坐在地上,弓腰曲背。一张竹席从选料到完工,要经历选竹、砍竹、锯竹、破竹、起篾、过篾、排头、编制、纠边、回边、打磨等10多道工序,至少四五天才能完工,特别伤身体。母亲坚持不让父亲学,就作罢了。
父亲的手巧不止于竹编,嫁接果树、墙壁上书写标语,乃至石工、铁艺也做得像模像样。家里的门扣都是父亲用铁丝、钢丝绕制的,虽然不太精致,但结实耐用,二三十年都不坏。石水缸、石碓窝、石猪槽是他一錾子一手锤凿出来的。连房前的石梯子、院坝的石围栏,都是他亲手砌的。老旧房子的墙壁上,依稀可见标语,就是他用稻草扎成“毛笔”,蘸着石灰水书写的。
父亲的手巧几乎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他甚至能给母鸡动手术。有年春天,家里一只生蛋母鸡走着走着突然就倒地不起,目光呆滞。父亲判断是误食鼠药,说只要把吃进鸡嗉子里的食物取出来,就能救活。
父亲先用锯条打制的嫁接刀,在磨刀石上磨得双面光亮、刀口锋利,然后用柴火烤烤、放高度白酒里泡泡,就成了无菌手术刀。这时,母亲已经用布带把母鸡绑在板凳上,把穿了线的缝衣针、旧牙刷放高度白酒里泡着。父亲拔掉鸡嗉子位置的鸡毛,擦一点高度白酒,拿手术刀轻轻一划,用旧牙刷把里面的食物掏出来,然后用冷开水擦洗干净,再用缝衣针把鸡嗉子和其外面的一层皮分别缝合。最后,还不忘用高度白酒擦洗一遍伤口。
半小时后,中毒的母鸡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第二天就能进食了。事后想起来,可能是这只母鸡中毒还不够深不够严重,不然,父亲再多么手巧也是回天乏力。但不管怎样,父亲的第一台手术是成功的,没有大出血、没有术后感染。
朋友说,方便的话,麻烦老爷子给编几个簸箕、提篮,再高的价格都愿意买。我歉意地说,老爷子已经80多岁了,70岁后就没编竹器了。我现在用的,算是他的收山之作。
看朋友略微失望的眼神,我只好说:“需要的话,随时拿去用就是。”
遗憾的是,我们几兄妹里,没有哪一位学会竹器编织。他的绝妙好手艺,可能要失传了。唉!
(作者单位: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