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菜,晚餐一定得有

版次:010    2024年11月29日

□阿新

“今天晚上吃啥子哟?”儿子下班一进门总是这样地问我一句。为了不让他失望,我总是变着花样逗他开心,什么酸菜鱼、火爆腰花、卤舌子、鱼香肉丝、三溪口豆腐鱼、口水鸡、姜爆鸭子、牙签牛肉、歌乐山辣子鸡……这些川菜馆的当家菜都成了我们晚餐的“常客”了。

我也记不起是从何时起挑起了当家大厨的担子的。据孩儿他妈妈回忆,大概是从化工厂倒闭后我开始学着做饭的。“做生意那个时候,你忙得天昏地暗的,儿子的家长会一次都没参加过,更莫说做饭了。”她常常这样对我唠叨。的确,我也弄不成饭,谈恋爱之前,一直在家都吃父母弄的饭。记得刚去见未来的丈母娘时,我为了赚表现,主动从丈母娘手中抢过一把冬苋菜来理,但理不来,不知如何下手,只有偷偷地问爱人这菜怎么弄?这事还被丈母娘当笑话传了好久。没做生意后,我在家的时间就多了起来。“学着做饭吧。”我在心里下了决心。在外找不到钱,把家照顾好也是可以的,结果一做就做到现在。

“老汉,今天晚上我们不回来吃哈。”隔三差五,儿子儿媳也这样告诉我。我明白他们对这几天的菜有点腻了。儿子他们喜欢从抖音、小红书上去寻找新的味道,我们也就乐得清闲。“今天就不弄硬菜了,昨天弄的耗儿鱼还有好几条呢,趁儿子不在家我们莽起吃。”“你就不懂了噻,娃儿就是看我们舍不得动筷子才说今天有事不回来吃的。”孩子他妈感觉最懂儿子的心思一样。不一会儿,你一条,我一条,盘子里的耗儿鱼一会就吃完了。昨天还在和儿子说我们不喜欢吃耗儿鱼,今天就吃个精光。我们心里都清楚,在饭桌上说的不喜欢吃其实不是真的不喜欢吃。

“老汉,今天我们去吃的这家川菜馆,那鱼香肉丝还没你做得正宗。”儿子经常这样鼓励着我的厨艺,我听后自然很开心,打心里还想再开发几个新品种让他再肯定肯定。

“老汉,我们带你们去体会一下那家弄的猪耳朵面嘛,味道霸道哟,你这个新小面50强推广大使要不要去挑战一下?”儿子有时也把我们带出去尝点新鲜的味道。他知道我对小面是有点挑剔的。“哪个怕哪个,去就去!”我在弄吃的这个问题上是最经不起挑战的。在我看来,小面系列、川菜系列要让我“服气”还要有几刷子的师傅才行。“这家的猪耳朵也太细根了吧。”我立马指出师傅刀工上的问题。不几日,我儿子又告知另一家的猪耳朵面好吃,于是又逗得我再去尝新,“耳朵卤火巴了,没嚼劲了。”我一下子就把这个师傅的软肋抓到,尽量巩固我在亲朋好友中做小面的江湖地位。几个来回,儿子再不敢对我说这些消息了。

晚餐不仅是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刻,也是我们交流社会热点、信息相互传递的时刻。孩子们喜欢从社交网络上去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也给我们传递了许多新的生活理念。一顿晚餐下来,物质上的精神上的享受都有了。这也是这么些年我乐于下厨的主要原因吧。

(作者系重庆市南岸区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