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凝辉,至德厚载 至艺精研,至仁深蕴

——专访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王斌主任

版次:012    2024年12月03日

——专访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王斌主任

古人常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赞誉兼具德行与艺术修养的杰出人士。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肿瘤科的主任王斌,便是这样一位集至道、至德、至仁、至艺于一身的肿瘤学专家。

在肺部肿瘤与乳腺肿瘤诊疗方面,王斌主任经验颇丰,深受患者尊重与信赖。此外,他和团队经过多次临床试验,成功制定了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为众多非小细胞肺部肿瘤患者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

初心如磐 矢志肿瘤医学的缘起

“幼年时,癌症于我而言,只是一个模糊概念,只知过去医学发展滞后,筛查普及度低,亲友一旦罹患癌症,往往因治疗不及时而离世。”王斌回忆道。

从初中开始,王斌渐渐对肿瘤有了初步认识,“身边的人因为癌症去世,这让我深感无力。因此,我下定决心要考入一所优秀的大学,学习医学,希望将来成为一名医生,能够为抗击癌症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医之路困难重重。谈及在肿瘤医学领域深耕不辍之因,他归结为三点。一是对医学研究怀有炽热兴趣;二是充满成就感,在治疗过程中不仅仅是在挽救个人生命,更是在拯救一个家庭,这里面有很多无形的价值;三是期望通过创新治疗手段和研发新药物等方式,为医学进步添砖加瓦。

精研覃思

科研探索结硕果

“我们的工作重心在于攻克未知医学难题,为患者探寻更优治疗方案。”

王斌除了参与制定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还致力于撰写癌因性厌食中国专家共识,引入氩氦刀(冷冻消融术)。氩氦刀的引入不仅填补了重庆市西南片区肿瘤治疗技术上的空白,也为不宜手术、年迈体弱、错失手术良机及肿瘤复发转移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路径和治疗选择。谈及这些成果,王斌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参与撰写了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在参与制定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过程中,要求医生从多种放疗技术和免疫治疗药物中筛选出最佳组合,同时精准把握联合治疗的时机,这犹如在复杂的迷宫中寻找最正确的路径。同时,因患者个体差异带来的不良反应相互叠加或混淆,极大地增加了评估和管理的难度。王斌与所在团队通过深入剖析患者肿瘤基因表达与免疫微环境与多次临床试验,最终形成了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的制定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引,明晰了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的适应症、治疗方案、疗效评估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依据。

仁心妙术

临床救治谱写生命奇迹

“我们怀揣一个愿景,将恶性肿瘤慢病化,助力患者带瘤生存。”

十年前,王斌主任接诊了一位綦江晚期肺部肿瘤患者,病情危重,晚期肺腺癌伴脑转移,预后堪忧。起初,第一代靶向药物暂控病情。然而五年后,病魔再度肆虐,患者头晕头痛症状频发。针对此,王斌带领团队重新制定治疗方案,为患者进行二次基因检测,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及第三代靶向药物,多管齐下,成功助力患者延续十年生命,实现带瘤生存奇迹。

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面对患者康复,王斌主任说:“我的心情可能比患者都要高兴,因为这是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源自看到他们逐渐康复、重新找回生活希望的每一个瞬间。这不仅仅是对我个人医术的一种肯定,更是对我所付出努力与心血的最好回报。”

采访接近尾声之际,王斌主任分享了自己的从医心得与目标:“在肿瘤医学的征程中,持续深入的思考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唯有如此,才能精准洞察研究领域的重重困难,清晰定位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为医者,肩负着患者的生命重托,必须不断提升科研能力与专业水平,勇于突破创新,才能在攻克疑难杂症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患者带来更加先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黄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