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8 2024年12月07日
6日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中医专家提示,大雪时节气温骤降、降雪增多,容易诱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养生防病重在“藏精”“护阳”。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二科主任马晓昌介绍,大雪节气多风寒,而“肺主皮毛”“肺为娇脏”,风寒之气最先侵袭肺脏,加上冬季气候相对干燥,流感等疾病容易流行;此时节阴寒之气最盛,寒主收引凝滞,易致血脉不利,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
“大雪时节阳气潜藏、阴气极盛,正是保养精神、收藏精气的好时机。”马晓昌说,这一时期宜早睡晚起以保护阳气、蓄积阴精;做好保暖,避免风寒之气侵犯机体,外出时适当增加衣物,戴帽子和围巾,多晒太阳;晚上睡前用热水泡脚,以驱除寒冷、活血通络。
俗话说:“冬季进补,开春打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二科副主任医师尚青华说,冬季是“藏精”的最佳时节,适当进补可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畏寒等症状。大雪节气里宜适当增加营养食物摄入,如羊肉、牛肉、鸡肉、桂圆、枸杞子、红枣等,同时需食用蔬菜以补充适量维生素。但过度进补会造成营养过剩,诱发口疮、牙痛、便秘等“上火”症状。
中医认为“动则生阳”。尚青华说,大雪时节宜选择太极拳、八段锦等和缓的运动方式,尽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大汗淋漓导致津液损伤、阳气外泄;户外运动时应选择天气晴朗的午后,以免风寒侵袭损伤阳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介绍,一些中医特色疗法有助于应对这一时期的常见疾病。例如,艾灸关元穴有助于养护阳气,艾灸足三里穴对于保护阳气和脾胃具有重要作用;睡前泡脚时加入艾叶,能够起到温通、逐寒湿的作用。
据新华社
相关新闻
冬季到来如何养生? 专家建议最好“早睡晚起”
冬季容易发生哪些疾病,市民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脾胃病科)副主任田锋亮介绍,在冬季天气寒凉,人们易发感冒、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等呼吸道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变,冻疮、关节炎等四肢体表疾病。在生活中,大家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运动,定期开窗通风,必要时戴口罩。
在生活习惯方面,田锋亮特别建议市民在冬季“早睡晚起”:“首先经常熬夜易耗伤阳气阴精,肯定是不好的,冬天起得太早也不好,早睡晚起有助于人身体和精神的恢复。”
有的老年人喜欢早上六七点钟就到户外锻炼身体,田锋亮建议,市民如果要进行户外运动,最好是等太阳出来以后,同时也不建议在夜间进行户外运动,如因时间原因,可以考虑室内运动。另外,运动方式也不宜激烈,不宜汗出过多,可以以散步、慢跑、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为主。
“冬天是需要保存阳气的,如果进行剧烈运动,出汗较多会耗损阳气。”他说。
每到冬季,市内的羊肉馆生意火爆,不少市民喜欢以食用羊肉汤锅的方式来进补。对此,田锋亮表示,秋季可适当进补,可适当进食温热类食物补充能量,抵御外寒,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羊肉汤之类的温补,而且部分人因进补多,运动少,可能诱发胃肠疾病。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冬季进补需要根据个人体质,阳热阴虚偏瘦体质的宜给予补益肝肾阴津之品,虚寒偏胖的给予温补脾肾阳气之品;有基础疾病的要根据病情来定。”他说。
除了食用羊肉,还有哪些适合市民在冬天食用的养生方式?田锋亮建议,冬季虚寒的人群,可以适当艾灸、热水泡脚、中药足浴和泡澡,温补的茶饮如红茶、中药泡茶等;阴虚内热的人群,可以使用具有养阴生津的中药茶饮,如莲子、银耳、百合、石斛、玉竹等,或者熬粥调补。据新重庆-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