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3 2024年12月11日
上接01版
调查:
论文发表靠“P图”
全国多人遭遇代办职称套路
事后,张兵多次找到溪谷教育协商退费,并向溪谷教育所在的渝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经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商,溪谷教育只愿意退还4000元,“他们什么事都没有做,即使做了,也是乱整,因此我怀疑这是骗局,高价收取服务费,低价退钱,赚高额差价。”
此外,今年初,广西的梁先生同样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了溪谷教育职称代申报的广告,“我已评定了建筑工程师中级职称满5年时间了,符合副高级职称的评审条件,但因为申报过程及所需要的材料过于繁琐,就想找机构帮忙填报。”他说,今年2月,他和溪谷教育签订了“职称咨询服务协议”帮忙填报副高级职称,缴了13000元服务费。“完全是敷衍了事,而且资料质量堪忧,一看就是应付。”他说,溪谷教育准备的材料,最终连公司的初审都无法通过,更别说正式申报了。最后,溪谷教育只愿意退一部分费用。
海南海口的陈先生想起代办职称这个事也很气愤。陈先生介绍,今年6月28日,他和溪谷教育签订了“职称咨询服务协议”,约定由溪谷教育帮助他完成包括论文发表等事项在内的评定建筑专业副高级职称的所有材料,服务费用13000元,他先支付了10400元,剩下的钱公示后支付。
海口的申报截止时间是8月6日,也就是说陈先生要在一个多月内发表两篇论文,正常途径几乎没有办法完成,但溪谷教育却完成了。陈先生说,8月初,溪谷教育给他在《中国科技信息》《当代电力文化》发表了两篇论文,并提供了电子版。“我购买了2024年8月份的两本杂志,翻阅了所有篇目,都没有我的名字。”他怀疑溪谷教育做假“P”的电子版,他认为这是欺骗,并将情况向渝中区市场监督局投诉后,溪谷教育只愿意退6700元。“他们什么都没有做,而且还造假,要收我这么多钱,我肯定不同意。”他说。
记者查询发现,在社交平台、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上,还有多位网友因相似问题投诉溪谷教育。
回应:
承诺都是业务员个人行为
投诉者主要是想“吃霸王餐”
记者通过调查得知,溪谷教育在2018年9月注册,办公地为大渡口区春晖南路,属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招生招考信息咨询服务、因私出入境中介服务、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等多项。但2024年11月13日,该企业被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是“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
在和张兵签的合同中,溪谷教育的地址是沙坪坝区红槽房正街99号附37号。12月份,张兵查询又发现溪谷教育的地址是渝中区龙湖时代天街。
为什么公司要频繁更换公司地址?
陈先生介绍,渝中区市场监督局协商处理此事不久,他发现公司地址换搬到大渡口区春晖南路,渝中区市场监督局只好把投诉材料转给大渡口市场监督局。“公司频繁更换地址,就是为了逃避监管。”他说。
10日,记者联系上溪谷教育一位处理售后服务的陈姓工作人员,他表示,这几天他们正在积极地处理全国各地的投诉,争取把相关问题处理好。
针对各种投诉,他都进行了一一的回应。他介绍,公司地址从沙坝坪区换到大渡口区,又从大渡口区搬到渝中区龙湖时代天街,12月又搬回了大渡口区,都是正常的经营地址调整,“我们并没有为了逃避监管频繁更换地址。”他说,出了事不可能逃避得了监管,比如大渡口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就是因为投诉过多。
他表示,目前为止,投诉他们的消费者全国有十多个,目前已解决了5个,还有五六人没解决。“这些人主要是想‘吃霸王餐’,我们给他们做了事,他们不想出一分钱。”他介绍,根据合同约定,他们为这些消费者提供申报的材料,比如论文等,但申报需要自己去完成,申报不能通过,责任也不全是公司的,公司做了事,应该收取一部分服务费。
至于公司业务员向消费者承诺的“内部渠道”“破格名额”,能“一站式通关”“通过率90%”等承诺,这是公司前期招聘的业务员为了完成业绩,向消费者虚假承诺,属于个人行为,公司发现后,已及时处理,并开除了这些业务员,现在他们已规范了业务员的行为,也不能向消费者承诺有“内部渠道”、有“破格名额”,能“一站式通关”“通过率90%”等。
在谈到海口陈先生“P”的论文,他解释这不是公司负责的,而是第三方在负责,出了这个事,他们已不再和这家公司合作了,因此,他们愿意退给陈先生6700元,但陈先生不同意,目前还在和陈先生协商。同时,公司还在和其他投诉者协商。
说法:
代办职称“坑”不少
我市未指定任何代办机构
大渡口区春晖路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也接到了溪谷教育的投诉,同时也进行了协商,但由于消费者与溪谷教育的说法不一致,一部分消费者无法协商解决,由于双方属于合同纠纷,他们只能建议去法院起诉。
北京恒都(重庆)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兴见表示,从山东消费者张兵和海口消费者陈先生提供的材料,双方属于民事合同纠纷,如果消费者认为溪谷教育没有尽到合同的履行义务,消费者可提起诉讼进行维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费用。但该诉求最终是否能得到支持,还需法院审理。
李兴见介绍,代办职称的中介机构在宣传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消费者在签订代办职称合同前,应多了解中介机构的资质和背景,一些中介机构存在虚假宣传、欺骗等问题,常见套路有谎称“内部渠道”,以此吸引不满足条件或想走捷径的人员,声称只需缴纳一定费用,就可以取得职称。还有中介机构谎称“包过、不成功不收费”,通过在线平台签订协议,缴费前承诺未通过申报全额退款。申报人评审未通过要求退费时,则采取拖延、扣除高额成本费、手续费等方式不予退款。
市人力社保局还提醒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我市未指定任何中介或机构代办职称。按照《重庆市职称评审管理办法》等规定,对违背诚信承诺、弄虚作假的申报人实行“一票否决”,相关情况记入重庆市职称申报评审诚信档案,列入违规失信“黑名单”。对通过弄虚作假行为骗取职称者,撤销其职称,自撤销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报。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