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伯的茂县

版次:007    2024年12月14日

□海清涓

说到阿坝,我第一个想起的地方是茂县。是的,不是宝藏城市马尔康,不是“人间仙境”九寨沟,就是茂县,就是地处岷江上游的古羌圣地茂县。

我住重庆,四伯住茂县,我对茂县或多或少的了解,都来自于四伯。在我的记忆中,四伯就是另一座茂县,茂县就是另一个四伯。

四伯是军人,曾在西藏当兵数年,转业后被安排到茂县(那时叫茂汶)工作。几年后,四伯妈和三个哥哥以随军家属的身份从资中农村迁到了茂县城里。经受过枪林弹雨考验的四伯,生活在阳光充沛、气候宜人的茂县,说话做事始终保持军人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始终保持退伍不褪色的军人风格。

爷爷奶奶活着的时候,四伯每年都要带着四娘和三个哥哥回资中。那时候交通极不方便,从茂县回资中一路颠簸,有时遇到下雨塌方,走一趟得花大半个月时间。尽管回来一趟特别辛苦,但每次回老家,累得汗流浃背的四伯依然带着大包小包。包里装着苹果、花椒、虫草、天麻、川贝、当归、独活、黄芪、羌族刺绣等茂县特产。这些特产大部分用来孝敬爷爷奶奶,小部分给大伯、我们家和一些亲朋。

父亲的哥哥姐姐多,所以家族里侄儿侄女也多,四伯对我这个最小的侄女谈不上有多喜欢。不过,每次见到我,四伯会一口一个“幺女子”,叫得我心里暖乎乎、美滋滋的。

四伯带回来的茂汶苹果,又红又圆,硕大诱人。那些色彩艳丽的茂汶苹果,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最美红苹果,是我小时候吃过的最甜红苹果。

四伯带回来的茂县花椒,色泽红亮、醇麻爽口,风味独特。奶奶平时炒菜舍不得用茂县花椒,过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才肯拿出来放一点点。奶奶说,好花椒留着来客人用,炒的菜好吃还有面子。

四伯带回来的羌族刺绣,寓意深刻、栩栩如生。不管是花鸟虫鱼,还是飞禽走兽,构图的精巧奇妙,色彩的绮丽纯美,画面的清逸明快,都让奶奶爱不释手。奶奶夸羌族妇女聪明能干,四伯笑着解释,在羌寨,几乎每家的妇女都会羌绣,它是羌族妇女心灵手巧的一种象征。

“四伯,什么是羌寨,什么是羌族?”我从奶奶身后探出头来,好奇地问。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读了一遍王之涣的《凉州词》,四伯呵呵一笑:问得好,幺女子。

于是,我知道了云朵上的民族——羌族。知道了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知道了羌族是中国唯一一个以民族族姓记入甲骨文的民族。知道了茂县是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县。知道了世界唯一的羌文化最大核心展示地——中国古羌城。知道了依山而建挂满羊角的古朴羌寨。知道了清脆高亢苍凉悠远的羌笛。知道了搅团、洋芋糍粑、荞面、土豆烧鸡、羌族土火锅等羌族食品……

兰花烟、蜂蜜酒、砸酒、玉米蒸蒸酒……说到生动之处,不沾烟酒的四伯突然来了几句羌语,让我和奶奶莫名其妙,又忍俊不禁。

自从知道茂县有那么多没有见过的神秘地方,知道茂县有那么多没有吃过的特色美食,我做梦都想去茂县。十岁之前,我有两次去茂县的机会。

第一次是寒假,处理完爷爷的后事,四伯带奶奶和二表姐去茂县。我悄悄问四伯:“我可不可跟奶奶和二表姐一起去茂县?”四伯有些为难,说:“幺女子,你看你还这么小,下次有大人到茂县你再去,或者等你长大了再去。”四伯不是不想让我去茂县,这次奶奶和二表姐到茂县是长住,二表姐的户口都迁到茂县去了。带我去茂县玩一阵是小事,问题是回资中的时候,四伯和四伯妈要上班,没人送我,把我一个人送上车他们又不放心。看到四伯一家五口和奶奶、二表姐的身影消失在大土垭口,我委屈地大哭了一场。

第二次是暑假,四伯发电报让父亲去茂县接奶奶,奶奶在茂县住不惯要回资中。我缠着父亲,说“爸爸我要去茂县,爸爸带我去茂县。”父亲摇摇头,“幺妹,你太小了,等你大点了爸爸再带你去。”我是父亲最疼爱的小女儿,我相信父亲的话。八岁的我的确太小了,如果路上遇到下雨塌方,带了很多粉条、淀粉、花生的父亲,哪里空得出肩膀来背我呢。十七岁的大姐,不但可以帮父亲背东西,还可以照顾年迈的奶奶。看到父亲和大姐的身影消失在大土垭口,我又委屈地大哭了一场。

奶奶去世后,四伯回资中的次数越来越少。长大了的我,离开资中,定居重庆一座小城。为生存而忙碌的我,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圆儿时的茂县梦。后来,四伯退休了。再后来,四伯病逝了。四伯的战友陈叔叔说,三个哥哥都在茂县结婚生子了,四伯本想过几年和四伯妈回资中安心养老,可惜四伯没能等到那一天。年轻时为祖国守过边疆的四伯,生前在茂县奋斗,死后在茂县守护,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有着浓郁羌文化的茂县。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加速建设,川渝两地交通出行越来越便捷,重庆到成都只需要一个小时。如果有机会到阿坝,我一定先去茂县,我要亲自去看看四伯的茂县。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