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芬姐有何高招:让两次轻生姑娘变“阳光青年”

万州“芬姐暖心工作室”5年帮助数百人走出人生灰色地带

版次:009    2024年12月16日

芬姐在她的暖心工作室

工作室暖心的一角

墙上贴满了祝福语

□李晓

重庆万州,一座流淌绵延了1800多年历史的城市。

在这座魅力之城里,有高楼拔节、万物生长的声音,有市井人声的烟火漫漫,有灯火万家的欢颜笑语。也有一个特别的声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个声音温暖温柔、沉稳坚定,穿过幽幽暗暗的人心隧道,成为安慰天使的声音。5年来,她搀扶、帮助、抚慰那些在黑暗中迷失的心灵,奋力泅渡到生命河流的光明彼岸。她被人亲切地称呼为“心灵的引渡人”“灵魂的掌灯者”。

1

港湾,一群人的心灵寄托

万州高笋塘,是万州城区核心地段,在青羊宫社区的绿树掩映中,有一个“芬姐暖心工作室”。自2019年创办以来,作为公益服务的“芬姐暖心工作室”成为一些特殊人群心灵的避风港,城市的一道港湾。

“芬姐暖心工作室”,以她名字中的“芬”命名,她叫邹宜芬,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年来,工作室帮助数百人走出了人生灰色地带,同时开展常态化团体心理辅导、健康讲座、法律与科技服务,这个有着50多人的团队,进学校、企业、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开展关爱活动,也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芬姐暖心工作室”心愿墙上,亲笔写下如彩蝶纷飞的心愿一一实现:“芬姐,谢谢你,孩子马上就要上学了”“谢谢你,芬姐,孩子不耍手机了,太好了”“芬姐,我今天忍住了,只抽了1支烟,我相信,很快就会戒掉的”“芬姐,我今天同爸爸妈妈在外面一起吃了饭,真快乐啊,我想冲上去拥抱一下爸爸,以前觉得他讨厌,看到他有白发了,眼眶一酸……芬姐,谢谢你”“谢谢你,芬姐,我可以大胆地说‘不’了”“谢谢你,芬姐,我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能养活自己,今后还要承担起一个家的责任”……在这些美好心愿实现的感言里,演绎着万家灯火下的冷暖人生。

2

倾听,让世界变得更好

在一座城市美好的生活里,也有着苦苦挣扎的心灵,他们,往往成为一个被忽视的群体。

做这些暗夜心灵的引渡人,让他们走到阳光地带,共享安宁幸福的生活,是邹宜芬创办工作室的初衷。“芬姐暖心工作室”,也是万州区委统战部致力于打造集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爱心帮扶于一体的接地气、暖民心的工作室。

时间回溯到2019年5月的一天,“芬姐暖心工作室”来了一个全身黑衣的女子,面色发青,眼袋厚垂。25岁的她大学毕业后考进万州一家事业单位已工作3年,然而,她的人生充满了沉重,在无尽的自我折磨里不能自拔。最黑暗时,她感到生无可恋,一年里有2次准备到北海涠洲岛去了结自己的生命,那里有着最干净的海,她喜欢海。第一次,她准备跳海,但大海突然潮声滚滚,她停住了发飘的脚步;第二次,爸爸闻讯,十万火急驱车在半路堵住了她,爸爸差点给女儿下跪,求她跟着回了家。

那天,女子在向芬组倾诉了自己3个多小时的家事。她8岁时父母离异,而后各自再婚,她随爸爸生活。再婚后的爸爸与继母生下了弟弟,她在卧室的小床被转到阳台,这让自尊心特强的小女孩内心特别受伤,以为爸爸不再爱她了,从此以后家里的灯光让她感觉发冷。尽管后来考上了大学,但她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内心的阴冷让她蜷缩在自己不轻易对外人打开的“壳”里。无法疗愈的内心之伤一直让她与父母关系紧张、压抑。爸爸与妈妈也试着改变,然而她拒绝这种“虚伪”亲情融化。在单位,她作出了准备辞职的打算,爸爸、妈妈得知消息,差点崩溃。女子倾诉完自己的苦恼后,突然嚎啕大哭起来。邹宜芬一直静静地听着对方倾诉,等她哭完,轻轻递上纸巾,柔声说:“小妹妹,谢谢你相信我!”随后,两人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女子出门后,又转身回来说:“芬姐,我还会再来。”

接下来的日子,芬姐与女子在微信、电话里交流,都是一些日常小事的温暖问候,诸如吃得好吗、好好睡一觉、听一段轻音乐、出门去滨江路看看花开正艳的三角梅……女子第二次来,竟穿了一身喜色的红装,芬姐连声夸她“真好看,真好看啊!”第三次来,她给芬姐带来一碗打包的酸辣粉。芬姐感到,女子的心情出现了亮色,她不断鼓励她去徒步、去健身房、去和单位同事聚聚……效果是明显的。不久后,女子郑重告诉她:“芬姐,我要珍惜工作。”1个月后的一天,在芬姐精心安排下,女子和爸爸妈妈吃了一顿难得的团圆饭。那天,全家人的合影出现在女子的微信里,芬姐点赞并留言:“小妹妹,真好啊,爸爸妈妈爱你!”两个月后,在滨江路晨跑的女子给芬姐打来电话,激动的声音里是满满的喜悦与感激:“姐姐,谢谢你,我现在感到,活着,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而今,走进了生命阳光地带的女子,一直把芬姐当作生命中的“贵人”。

邹宜芬感到,这种人与人之间以心换心、以心暖心的举动,也更打开了自己的生命天空。她说,懂得了别人,才会更深地懂得自己,一个人的心房大小拓展了生命河床的宽度与厚度。

3

陪伴,让世界洒满阳光

城市里,学生是一个需重点关注的群体,在他们成长的生命里,一旦缺乏关爱,往往易走入岔道,甚至步入生命的歧途。于是,芬姐与她的团队,把目光投放到需要关爱呵护的这个特殊群体。

2021年6月,一个父母离异家庭的中学生,经人介绍来到工作室,他倾诉着自己的苦恼,在校园遭到了霸凌。原来,男生的母亲患了肺癌后,他立志要报考医科大学,通过学医来拯救天下所有遭受疾病折磨的人。可是,男生的梦想之路遭到了拦阻,学校里几个不求上进的学生,常常在路上拦住他,就一句话:“老地方见。”他们说的老地方,就是一家偏僻的网吧,那里有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无奈于对方的压力与威胁,男生也开始游荡于网吧。突然有一天,男生猛醒:自己这样下去,怎能考上医科大学,救治被病痛折磨的生命!于是,愤怒的他面对再次胁迫的同学,准备来一次鱼死网破的还击。

在这时,男生求助于“芬姐暖心工作室”。震惊不已的芬姐给男生安慰与鼓励,同时联系男生的父母与学校老师,还通过举报查处了黑网吧。上学、放学路上,男生的父母还接送了孩子一段时间。坦途由此打通,男生开始努力求学,去年如愿考入医科大学。在他给芬姐的留言里,这样感激地说:“芬姐,在我以后的生命之路上,我会永远记得你给我打开的阳光之路!”

对成长岁月里的孩子,芬姐倾注着更多的爱心,好比一棵小树的生长,需要雨水的浇灌,阳光的照耀。

2023年9月的一天,一个高一时休学的学生来到工作室,向芬姐启齿一件自己的隐私之事。原来,男生患有“狐臭”,遭班上同学嫌弃,不愿跟他同桌。敏感脆弱的男生只好休学,父母十分痛苦,甚至自责将这种毛病传给了孩子。芬姐一方面安慰男生,一面联系医院专家,然后与男孩父母一起将他带到医院检查,后来通过手术治疗,得到彻底根治。男生非常开心,术后不久,这个阳光少年来到工作室,向芬姐汇报,他在家里通过自学,准备不久后就复学。

4

感恩,用爱心照亮他人

对这些花蕾年龄的孩子,在芬姐心里,涌动着爱的甘泉。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一个很少快乐的学生,打来电话问:“芬姐,可以见一见你吗?”芬姐愉快答应。接下来,男孩与妈妈来到芬姐家,见阳台有一个摇椅,男孩坐上去摇动起来,惬意地闭上了眼睛。芬姐敏感地觉察到,孩子平时生活很紧张,想放松。通过与男孩妈妈交流,芬姐知道了伤害孩子幼小心灵的一件事。小时候,暴躁脾气的爸爸常常打孩子,这成了埋在稚嫩心灵里的一道隐痛,让男孩一直缺少安全感。后来,每次与男孩见面,芬姐都会找一些环境幽静的地方,更少不了夸他:“孩子你真棒啊!”“我觉得你还可以变得更好!”“你今天穿得真好看!”3个月后,少年有了阳光明媚的笑脸。芬姐还用心安排了一次家宴,让男孩一家三口在外吃了一顿开心的晚餐。晚餐上,爸爸开心地举起酒杯……

一个喜欢美术的中学生,因想报考美术院校,与父母发生了激烈冲突,通过芬姐的帮助,孩子与父母达成了和解,找到了“同心圆”;一个离家出走的中学生,深夜给芬姐打来电话,在芬姐耐心的倾听与安慰中,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家后,他给了爸爸一个结结实实的拥抱;一个烟瘾极大的学生,其父母求助芬姐。芬姐约见了学生,1个月后,学生告诉芬姐,今天他只抽了2支烟。又过了一周,学生高兴地汇报,他爱上了长跑,戒了烟,要好好学习,并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报考北京某大学的小目标。

像这样给成长少年们播洒雨露、滋润阳光的故事,铺满了“芬姐暖心工作室”5年多来的美好时光。

有人这样问芬姐:“你为啥要这样做啊?”芬姐说,在她小时候,当教师的父亲遇车祸受到重伤,是学校的孩子们和老师轮流守护,让父亲顽强的生命之火,一直燃烧到今天。芬姐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用爱心点灯,照亮他人,是生命对生命的滋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办事处 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