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仍敢闯,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劳模精神传承者岳龙芳带领村民把荒岛变“瓜果山”,美了山村富了乡亲

版次:002    2024年12月20日

岳龙芳(左) 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82岁不算老,我还不想退休,因为我只是把第一部分拼出来了。我要继续带领大家,把桂花岛打造成旅游胜地、致富宝地。”12月18日晚,在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典礼现场,2024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获得者岳龙芳在家人的搀扶下走上舞台,面对观众和镜头前的父老乡亲,老人铿锵有力地喊出心里的愿望。

岳龙芳是垫江县白家镇湖滨社区居民,从1982年起,她带领村民开发桂花岛,一直坚守在农村经济发展第一线,让湖滨村900多户村民彻底脱贫、走上致富路。桂花岛这个昔日的荒岛成了“瓜果山”,岳龙芳也成了村民心中的英雄和致富榜样。她的精神激励着群众,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农村优秀人才”“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等称号,白家镇也先后涌现出2名“全国劳动模范”、3名“市级劳动模范”,农业大镇成了“劳模之乡”。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湖滨村由于地势偏远,信息闭塞,当地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00多元。那时,刚40出头的岳龙芳担任湖滨村2组社长,看着落后的小山村,她盘算着如何才能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她瞅准了四面环水的桂花岛,从外地引进了一批夏橙树,准备在岛上开荒种植。桂花岛不通公路,也没有船只可以登岛,岳龙芳便联合19户村民,用汽车轮胎绑上洗脚盆当船,好不容易才把夏橙苗运到了岛上。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岳龙芳和村民在岛上开出200多亩荒地,种上了成片的夏橙树。

为减小资金压力,他们还采取“以短养长”的做法,在种果树苗期间,引进西瓜和冬瓜,林间套种,在西瓜和冬瓜种植间歇,又复种上蜜本南瓜,“以短养长、一地多用”的模式见到了实效,荒岛变成了“瓜果山”。

1989年,桂花岛上的果园开始正式投产,尽管产量低,但让大伙看到了希望,更增添了岳龙芳的信心。她一鼓作气,请来了技术员作为顾问,又派出年轻人到其他地方学习,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在随后的几年里,果园收益逐年翻番,终于扭亏为盈。到1998年,果园产量达到400吨,价值30余万元,桂花岛成了真正的“聚宝盆”。

但随着周边瓜果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2005年,乡亲们的夏橙最低卖到每斤0.26元,仅够成本。2006年,蜜本南瓜已经卖到每斤0.1元,成堆地烂在家门口。

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岳龙芳决定投入70万元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办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注册了“岳大妈”牌商标。

2007年,岳龙芳按照“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超市”的模式,组建了农业发展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她将农户按照产业布局分别组建了果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合作社,市场疲软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村民们的瓜果全部收起来储存,再分批或反季向超市和农贸市场输送。

为了方便瓜果运输,她筹资30万元修建码头,争取50万元资金修建了3.5公里村级水泥公路,并自掏腰包将公路维护承揽下来;为解决乡亲们饮水难,她筹资18万元,让全村200余人喝上了自来水;为解决村民们瓜果的储藏难题,她投资10多万元修建了冻库。

如今,岳龙芳已届耄耋之年,站在舞台上的她依然精神矍铄,还在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她说:“我要把桂花岛重新打造,搞旅游开发,助推白家镇乡村振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谢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