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12月23日
□余道勇
在南川南城街道、金佛山北麓,有一座山峰,犹如人们在大金佛前设立的一座供奉金佛的香炉,名为香炉峰。香炉峰山腰间海拔10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古老的地名叫“官地”。这里背靠金佛山,依托香炉峰,俯瞰南川城,是古时人们从南川城登顶金佛山的交通要道。据当地人数百年传说,这里之所以叫作官地,是因为它曾经是宾化砦(南川的古称)所在地,也就是说,这里是金佛山地区官府所在地。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前去一探究竟。
世世代代的传说
我们从南川城出发,经半溪口到双河水库,沿盘山公路一直到官地村。过去的山间小路,现在已修建成公路,交通大为改善。
蒙蒙细雨中,官地村老支书带领我们参观万天宫,并走访当地老人。他说,万天宫与古宾化砦(zhài)、砦子顶都曾经是古代建筑群,现在仅存遗址。新修的万天宫是个三合院形式的平房,正中门楣上写着“万天宫”,大殿里供奉着川主、孔子和观音等神像。
一块古老的四棱碑,让我们了解到万天宫大约初建于清代前期,与湖广填四川有关。明末清初,由于战乱、瘟疫、天灾等原因,金佛山原住民逃离或亡失。清初实施大移民政策,大量湖广百姓进入金佛山地区。他们不仅要顺应当地信仰风俗祭祀川主,还需要延续儒、佛文化,于是移民们建造了佛道儒合一的万天宫。
今年87岁高龄的老王介绍,官地村大长湾以前叫大场湾,是古时南来北往的人交易、打尖的大场,现在那里还有瓦砾、石柱桩基等痕迹。当地人的祖辈有一个传说,官地就是古宾化砦所在地,而屋后的砦子顶,则是一处攻防兼备的山寨。现在砦子顶上还有建筑遗迹。
万天宫只是清代以来湖广移民文化的象征,而宾化砦则需向更早的北宋去寻觅。
神秘的宾化砦
说到宾化砦,不得不从南川的历史沿革说起。南川建县于唐贞观十一年(637年),时称为隆化县,后为避唐明皇李隆基的讳,改名为宾化县。
金佛山地区历来是南平僚人聚居地,经历五代十国战乱之后,宾化县曾一度被僚人控制,中央政权鞭长莫及,人口锐减,财政贫乏。北宋年间,宾化县被降格为宾化砦,南川县治一度中断17年,直到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北宋朝廷平定僚人李光吉三族之乱,才恢复隆化县之名。
那么,这个由僚人控制的宾化砦治所在哪儿呢?据村民口口相传,官地就是宾化砦所在地,因为当时宾化县被撤销,而僚人控制的宾化砦就代表着金佛山地区的官府机构,“官地”之名由此产生。如果这个推测成立,那么,神秘的南川“宾化砦”治所可能确实在官地一带。
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我们沿着一条很窄的机耕路往香炉峰方向的大山深处走去。车行两里许,有一山谷坡地,掩映在群山环抱间。村民说,那片山谷坡地,就是传说中的古宾化砦遗址大场湾。由于天气原因,我们无法靠近那个山谷。而此时,我们所处的位置,正是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带。
难道古宾化砦真是近在眼前?
据《宋史》记载,宾化砦设置于宋皇祐五年(1053年),是北宋政权把原宾化县降格为砦而设置的机构。
民国版《南川县志》记载:“邑东三十里半溪之右,香炉峰东北山半,名曰官地,相传为旧县治……治平中,有熟夷李光吉、梁秀据唐南平僚地作乱,伪为生僚行劫,筑城堡,缮器甲,边民患之。熙宁三年,转运使孙固遣兵马使冯仪图之,进兵复宾化砦,为隆化县。”
此外,《资治通鉴》《蜀中广记》等典籍中,亦有关于宾化砦的记载。
古宾化砦所在地
宾化县被降级的17年间,宾化砦的治所在哪儿呢?
那时候,南川县城尚无城池城墙,既然宾化县被撤,宾化砦治所应该不会在现在南川城所在地。据1851年清咸丰南川地图显示,有一条大路从现在的南川坝经官地通往香炉峰和金佛山,说明其时官地是通往金佛山顶的交通要道。而据民国《南川县志·古迹》记载,官地“山足溪边石壁近水处,旧刻有李光吉三字,廿余年前居人犹见之,今为沙雍,其对岸流水崖杨氏宅畔,锄土曾得壅碟墨砚等器,碟面亦有李光吉字。”很可惜,这些瓦片壅碟之物没有保留下来。
南川县志的记载,说明这种带有“李光吉”字样的壅碟客观存在。当地居民世代口口相传,现万天宫后山上一处背靠香炉峰、面朝南川城的山谷平坝,就是古宾化砦之所在,而其侧面一处叫作砦子顶的山头,是守护宾化砦的瞭望哨和堡垒。
但这一切,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和考证。(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