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4年12月25日
□唐筱毅
寒冬之际,万木凋零,天地间仿佛被一层薄薄的霜雪轻轻覆盖。在这样的季节里,若有那么一处火塘,跳跃的火苗便会如精灵般在黑暗中舞动,驱散寒冷,更温暖了人心最柔软的角落。
故乡的冬天,总是格外寒冷。记忆里,家中的火塘从未熄灭。火塘设于堂屋之中,一方小小的土坑,四周用青石围就,中间立着铁三脚架。柴火在其中熊熊燃烧,火舌舔舐着锅底,也温暖着整个屋子。
每至傍晚,劳作归来的人们,总会先奔向火塘。凛冽的寒风被挡在门外,屋内则是暖意融融。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父亲会从火塘里扒出几个烤得焦香的红薯,分给我们。那烫嘴的红薯,带着泥土的芬芳与柴火的烟火气,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意。母亲则会在火塘上架起铁锅,煮上一锅热气腾腾的腊肉汤。腊肉是自家腌制的,肥瘦相间,在翻滚的汤水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一家人就着这简单却美味的食物,分享着一天的见闻与趣事,欢声笑语在火塘边回荡。
火塘边,也是老人们讲述故事的地方。祖父总是坐在那把老旧的木椅上,脸庞被火光照得通红。他的口中,有着说不完的古老传说,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牛郎织女的爱情,从山野间的精怪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我们这些孩子听得入神,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向往。在那些故事里,我们知晓了世间的善恶美丑,也对这片养育我们的土地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火塘的火光,映照着祖父慈祥的面容,也照亮了我们幼小的心灵,那些故事,如同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日后滋养我们精神世界的养分。
冬日的夜晚,火塘更是我们抵御寒冷的堡垒。写完作业后,我便会依偎在火塘边,一边烤火,一边听着母亲纳鞋底的“嗤嗤”声。那声音,与火塘中柴火燃烧的“噼啪”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曲温馨的乐章。有时,我会将双脚伸到火塘上方,让暖意慢慢渗透进身体。偶尔,火苗会调皮地舔一下我的鞋底,我便赶忙将脚缩回来,引得家人哈哈大笑。困了,便在火塘边铺上被褥,伴着那温暖的火光与余烬的香气沉沉睡去,一夜无梦,只觉无比安心。
火塘见证了故乡的岁月变迁,也承载了无数的人间温情。哪家有了喜事,如乔迁新居或新婚之喜,定会在新房的正中间燃起一盆旺旺的炭火,寓意着生活的红红火火。而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火塘也曾是留宿客人的温暖港湾。当家中床位不足时,主客围坐在火塘边,伴着熊熊燃烧的火焰,谈天说地,困了便在火塘边打个盹,虽条件简陋,却也充满了浓浓的情谊。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故乡的火塘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电气化的普及,让做饭取暖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精美的取暖器取代了传统的火塘,成为冬日里的新宠。然而,每当寒冬来临,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故乡的火塘,想起那弥漫在屋内的柴火香气,想起围坐在火塘边的亲人们那一张张温暖的笑脸。
火塘是故乡的暖色,它用那质朴而炽热的情感,诉说着乡村的故事,慰藉着游子的心灵。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它永远是我心中那一抹最温暖的乡愁,在寒冷的冬日里,热辣滚烫,生生不息。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