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娘肉

版次:006    2024年12月28日

□牟方根

本是去吃喜酒,不料长了见识。

一个星期天,住在乡村的表哥、表嫂家嫁女,宴席在家里举办。对不少山村农家而言,男婚女嫁是一件盛大喜事,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和活动,因此通常会邀请亲朋和邻居来帮忙。于是,我和妻子在星期六一大早就提前去了他们家。在帮忙任务分工上,我主要负责厨房的物资管理。上午10点左右,新郎家送来了很大一块猪肉。为了筹备本次婚宴,表哥、表嫂家里杀了300多斤重的一头肥猪,肉食完全足够。我弄不明情况、摸不清底细,就疑惑地问表嫂:“嫂子,你家里面已经杀了猪的呀,还让男方拿些肉来干啥?”“不是肉多肉少的问题,这你就不懂了……”表嫂娓娓道来,我随之豁然开朗。

原来,这叫“离娘肉”,是乡下结婚民俗的一种礼物。就是在娶亲的前一天或娶亲时,男方需要准备一块或一些猪肉给女方送去。最简单的解释是,女儿是娘的心头肉,当女儿出嫁时,娘会感到不舍。为了表达这种感情,男方在迎娶前会准备一块或一些猪肉作为礼物送给女方家,象征着对娘家失去女儿的补偿。

“离娘肉”习俗的由来,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版本讲述了张家和王家结亲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小村子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张,一户姓王。张家的儿子张贵和王家的女儿秀英,从小青梅竹马。当张贵和秀英分别长大成了大小伙、大姑娘,秀英娘却有顾虑:张贵花钱大手大脚,好家境也遭不住大挥霍呀,更别说小家庭啦。为了让未来的女婿养成勤劳而节俭的好习惯,秀英娘提出要张贵自己养两只活鸡、一对活羊、一对活猪、一对活牛,作为迎娶秀英的条件。

为了达到这些条件,张贵辛苦劳作了三年。秀英娘很受感动,高高兴兴地答应了张贵和秀英的婚事,并在张贵和秀英结婚当天,把张贵赠送给自己的那些鸡、羊、猪、牛等礼物原封不动地陪送给了小两口。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张贵如梦初醒,对自己之前的恶习懊悔不已。为了感谢秀英娘对秀英的养育之恩和对自己的教育之情,张贵特地上街买了一块肉赠给岳母大人。

一传十、十传百,这件事很快就在十里八乡传开了。为了让新郎都知道勤俭节约,别的家庭也效仿秀英娘,在迎亲的时候,叫女婿给丈母娘家送块肉。从此,“离娘肉”就形成了习俗。

“离娘肉”的选择有讲究,多为五花肉或后腿肉。在表哥、表嫂所在的七曜山区,渝鄂交界地区的传统婚嫁中,“离娘肉”一般选择“带骨、带皮、五花三层”结构的肉,俗称“五花肉”。五花肉,又称肋条肉、三鲜肉。它位于猪身上的腹部,脂肪组织很多,又夹带着肌肉组织。其构成是一层瘦肉、一层肥肉间隔着,瘦肉红白分明、色泽鲜艳,肥肉厚度相当、肥而不腻,是做红烧肉、蒸咸菜烧白等的最佳选择。名震大江南北的“东坡肉”,就是用五花肉做成的红烧肉。

“离娘肉”在数量上也有讲究。有些地区习惯送一块,大小不等,小的有几斤,大的有十几斤甚至几十上百斤。不管数量多少、块头大小,都讲究数字吉利,一般取双数。如22,象征着“二逢喜,喜上加喜”;44,象征着“四季发财,事事如意”;66,象征着“六六大顺,牛气冲天”;88,则象征着“八面威风,发了又发”……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如今,“离娘肉”这一习俗仍在一些地方保留,成为民间姻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我看来,它不仅蕴含着传统婚俗礼仪的情意和韵味,还赓续着勤俭持家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正所谓——离娘肉骨情深深,终身不忘娘的恩。女是娘的心头肉,牢记勤俭奔前程。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