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洗澡有讲究 这4点要注意

版次:008    2024年12月28日

“冬天洗完澡皮肤又干又痒,腿上还有红疹”“天冷爱洗热水澡,可洗完又胸闷难受”……冬天洗澡,要注意些啥?

A·4种洗澡方式不可取

1.多久洗一次更好? 在北方地区,冬季每周洗澡1~2次即可。南方地区或喜欢运动的人,可以隔一天洗一次。老人,特别是乏脂性湿疹的老人2~3周洗一次。频率太高冬季气温低、温差大,皮肤容易出现粗糙、起皮屑等现象。

2.洗多长时间更佳? 冬天洗澡,一般淋浴5~10分钟足够,泡澡最好不要超过20分钟。特别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不建议长时间泡澡。长时间待在浴室封闭的环境里,容易喘不过气。同时,洗澡时间太长会对皮肤表面起保护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响,长此以往,没问题的皮肤也可能洗出问题。

3.水温多少度更好? 冬季洗澡,水温接近人体体温37~38℃左右为好,一般不超过40℃。水温太高易导致血管扩张,使心脏、脑部血液供应减少,有基础疾病的人甚至还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猝死。

4.为啥冬天少搓澡? 冬季少搓澡,健康皮肤2~4周搓一次澡即可。力度要轻,以皮肤不发红、不疼痛为准。搓澡力度太大会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敏感、干痒,也更容易被细菌感染。搓澡时最好不要使用搓澡巾,尤其不建议用纤维材质的搓澡巾用力搓澡,可以用毛巾代替搓澡巾。

B·4个时刻千万别洗澡

1.高热状态下 发高烧时,体表的水分在蒸发时会带走部分热量,如果患者正处于体温上升期,可能会加重症状。此外,洗澡会导致血管扩张、心率加快,加重高烧引起的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2.空腹或饱食后 饭后不要马上洗澡,如果饱餐后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就相对减少,消化液分泌减少,会导致消化不良,也可能加重心脏负担。此外,饭后马上洗澡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现虚脱、晕倒等症状。饱餐和空腹情况下,都不建议洗澡,最好是在饭后一小时再洗澡。

3.喝酒后 酒精会抑制肝脏的功能活动,有碍于糖原释放。洗澡时,机体对葡萄糖的消耗增多,因此,酒后洗澡可能会出现头晕、无力、低血糖等情况。

4.过度疲劳或体力透支时 长时间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血液循环处于活跃状态,立刻洗澡会加重心脏和血管负担,体质差的人还有致命危险。长时间脑力活动时,大脑对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果立刻去洗澡,血液会向体表皮肤转移,可能造成大脑供血量迅速降低,导致晕厥。

焦点

早上洗澡好还是晚上好?

“早上洗澡灭阳气,晚上洗澡生湿气”,这种说法有依据吗?

医生表示,早上毛孔处于打开状态,阳气不足的人洗冷水澡会影响肌表阳气,导致寒邪从肌表入侵。晚上若洗澡后,不及时擦干身体和头发,在潮湿或低温环境中,可能增加湿气侵入的风险。

医生提醒,“灭阳气”和“生湿气”其实与什么时候洗澡的关系并不大,而是没有做好保暖,或没有及时把身体擦干导致。

一是要及时、充分擦干身体,包括脚,最好用毛巾把脚趾缝间的水分也擦干;二是刚洗完澡时,人会兴奋一些,不容易马上睡着,所以晚上洗澡尽量不要选择临睡前。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