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2024年12月31日
每年冬春取暖季,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高发期。为了让人民群众安全地过年,温暖地过年,昨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了《冬季安全烤火取暖 防范一氧化碳中毒》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四个重点”方面,提出做好“八条措施”,有效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件。
关注“四个重点” 做好“八条措施”
市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董林提到,根据近年来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件复盘分析,发现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四个重点”方面:一是重点区域,渝东南、渝东北等高海拔地区以及建筑工地工人住宿区等;二是重点场合,婚丧嫁娶、生日聚会等人员密集场合,围炉煮茶、露营取暖等新兴业态;三是重点时段,元旦、春节期间等;四是重点人群,一老一小、鳏寡孤独、务工返乡等群体。
“其次,要做好‘八条措施’,有效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件。”董林表示,一是强化源头管控。对电取暖器、燃气器具生产、销售环节加强安全质量监督检查,对检查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依法处置,确保生产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CCC产品,让老百姓买得放心,用得安心;二是推广联防联控。在各村居推广“十户联防”“包保到户”等措施,进行结对帮扶;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用好村村通大喇叭、广告牌、LED屏等载体,张贴宣传海报标语、广播反复提示、推送科普视频,持续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四是完善应急救助。各医疗机构修订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精简医疗救援与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备齐、备足中毒急救设备和药品;五是做实帮扶慰问。对一老一小、鳏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结合各类帮扶行动及重点节日走访慰问,为困难群众发放电热毯、热水袋、暖宝宝等取暖设备,促进温暖过冬、安全过冬。此外,广大群众需要做好通风换气、改进取暖方式、强化监测报警,防范化解一氧化碳中毒风险。
一氧化碳中毒后
现场急救很重要
“居家炭火、燃气等方式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属于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邢雅翕在会上介绍,针对冬季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高发的情况,进一步扩大预防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宣传覆盖面,开辟救治绿色通道,强化医疗救治准备,重点加强农村、山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提升其对一氧化碳中毒的辨识和救治能力,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邢雅翕也提醒市民,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后,现场急救十分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降低伤害:
首先要确保施救人员的自身安全。在施救时不要盲目救援,避免自身中毒;
其次要尽快通风。一旦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如果是在室内中毒,要尽快打开门窗,让新鲜空气进入室内,降低一氧化碳的浓度;
其三要科学施救。帮助中毒人员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中毒人员的衣领、腰带等束缚物。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可能会引起患者呼吸困难,解开束缚物有助于患者呼吸顺畅。如果患者中毒症状较重,如出现昏迷、抽搐等情况,应立即呼叫120急救,等待专业医护人员的救援。在等待过程中,可以让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若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采取胸外心脏按压等方式进行抢救。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新闻延伸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防范一氧化碳中毒的认识和做法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误区1:只有烧煤才会引起中毒
事实上,凡含碳的燃料不能充分燃烧时,皆可产生一氧化碳。包括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气、液化气、汽油、煤油、普通木炭、环保炭等。
误区2:没有煤烟、臭味就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本身是无色、无味、无臭的,不能凭看、闻、尝感知。
误区3:门窗上有缝隙不会中毒
一氧化碳的密度略小于空气,会浮在房间上部空间,如果门窗缝隙处于较低位置或缝隙过小,一氧化碳也不容易排出,仍可能导致人员中毒窒息。
误区4:炉边放盆清水可预防中毒
一氧化碳极难溶于水,放盆清水并不能起到预防效果。
误区5:醋和酸菜汤能救一氧化碳中毒病人
对于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处于昏迷状态的病人,硬往嘴里灌醋或酸菜汤,容易呛入肺内,致使病情加重,对救人无效。
总之,在使用含碳燃料的过程中,建议大家一定要多通风,避免一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