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宜高铁重庆段开工,建设工期为2025年~2030年

未来重庆3小时到武汉,6小时到上海

版次:005    2025年01月03日

沿江高速南线一期长滩河大桥效果图 受访单位供图

沿江高速南线九盘河大桥效果图

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

1月2日上午,全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举行。湖北宜昌至重庆涪陵高铁(简称渝宜高铁)重庆段正式开建,建设工期为2025年~2030年。项目建成后,重庆至上海运营时间由现在的10小时以上缩减至6小时左右;宜昌至重庆的旅行时间将由目前的4至5小时压缩至2小时左右,武汉至重庆的旅行时间有望从5至7小时压缩至3小时左右。

渝宜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投资1354亿元,全线长484公里,重庆境内投资估算445亿元,长161公里。

线路自湖北宜昌北站向西引出,经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入重庆境内,经石柱、丰都、涪陵,引入长寿北站。全线共设13座车站,重庆境内设5座车站,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

“宜昌至涪陵段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负责该线路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整体位于武陵山区,沿线地形起伏大,山高谷深,沿线危岩落石、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广泛分布,线路选线及工程难度高。不仅如此,沿线广泛分布了众多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及一般文物点,对线路选择带来了极大困难。

渝宜高铁在涪陵北站与在建的重庆至万州高铁连接,并通过联络线与郑州至重庆高铁(郑渝高铁)互联互通,路网地位十分重要。“渝宜高铁建设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推动东西双向开放、开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的需要。”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成渝地区与华中地区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新通道,极大便利沿线人民群众出行。这对于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沿江高速 南线一期开工 建成后车程时间缩短一半

备受市民关注的沿江高速南线一期项目开工了。1月2日上午,全市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开工暨投产活动在渝中区举行。来自市交通运输委的消息称,我市共有两条高速公路开工和通车,其中沿江高速南线一期工程开工,渝湘复线高速巴南至武隆段、彭水至酉阳段通车。这两个高速公路项目总里程422公里、总投资952亿元。

沿江高速南线是国家高速公路G4223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市“四环二十二射六十联线”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第九射线,路线全长约170公里,起于渝鄂省界接G4223武汉至重庆高速公路(湖北段),途经巫山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4个区县。

据介绍,此次开工的南线一期工程路线起于巫山县官渡镇黄枣枢纽互通,止于万州区长岭镇响滩枢纽互通,路线全长约142公里,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建设工期5年,由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多家央企共同投资建设,总投资约312亿元。

据介绍,一期工程建成后,从巫山县官渡镇黄枣枢纽互通,到万州区长岭镇响滩枢纽互通车程时间大幅缩短。目前,这两地间车程距离约3小时,项目建成后,时间将缩短一半。

“该项目是沟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三角两个‘交通极’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轴项目,也是交通强国建设重点支持项目。”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的建设,将打通成渝地区至湖北、上海在长江南岸的高速公路大通道,串联多条国家高速,对促进川渝区域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市交通运输委介绍,随着沿江高速南线一期工程、渝湘复线高速巴南至武隆段、彭水至酉阳段两个项目顺利开工通车,全市2024年高速公路建设目标任务圆满收官,全年共完成投资466亿元,开工成渝高速改扩建、沿江高速南线一期2个项目、242公里,建成通车渝武复线(北碚至合川段)等8个项目、363.5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500公里,路网密度继续稳居西部第一。

2025年,我市预计还将建成巫溪至开州、永川至江津等一批项目。届时,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将突破4700公里,超额完成“十四五”建设目标任务。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永芹

万州新田港 二期建成 涪江重庆段航道开工整治

1月2日,四川、重庆两地共建的万州新田港二期工程建成,由重庆航运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涪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开工。

涪江重庆段航道整治工程估算总投资3.2亿元,总工期36个月,项目按内河Ⅲ级航道标准,对相关126公里水域的11处滩险以疏浚、清礁和筑坝等措施进行整治,对部分浅点进行零星疏浚,配布航标97座,建设安全标志牌2座,建设谭家桥、高楼航道维护基地及AIS系统等。

工程完工后,涪江重庆段航道可通航千吨级船舶,可实现降低运输费用、缩短货物停滞时间、节约航道年疏浚费用、减少浅滩阻航和事故的目标。

同时,工程对提升川渝地区互联互通,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方便沿江民众出行,降低物流成本有重要意义,对推动重庆市潼南区、四川省遂宁市,以及川渝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新田港是重庆三大枢纽港之一,规划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19个5000吨级泊位,货物通过能力4000万吨/年。二期工程的建成,意味着新田港的吞吐能力从625万吨扩大到原来的3倍,跃升到2100多万吨。新田港将进一步发挥枢纽功能和区位优势,更加紧密连接川渝两地经济,加速扩大川渝两地货物集聚规模,促进各种经济资源流动和聚合,实现资源合理高效配置。新田港将从单一的装卸运输业向港区加工化、装配化、工厂化等工业化方向发展,并逐步向集运中心、仓储中心、贸易中心、服务中心等服务化方向转变。

在未来,通过铁路、公路、水运联运方式,川渝两地货物在新田港出海将大大节省中转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据港口工作人员测算,川渝两地比如四川达州、重庆万州、开州的货物出海,在新田港中转,将要比其他中转渠道,平均节省两到五天的时间,每箱货物节省成本300到500元。

目前,万州当地依托新田港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也就是说,一部分进港的粮食,将直接被做成产品销售,最大程度发挥了港口的物流优势。距离新田港最近的重庆万州、开州,四川的达州,这三片区域组成了万达开地区,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东出北上的门户。它不仅促进了川渝两地的互联互通,相邻的陕西、甘肃、湖北、湖南也在新田港的辐射范围之内,形成了“城市经济联动、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递进格局。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