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大餐一道接一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变“幸福圈”

版次:002    2025年01月04日

2024年,川渝民生大餐一道接一道,盛宴连连,双城经济圈变幸福圈。

2024年12月下旬,西南财经大学发布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生满意度指数”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民生满意度呈稳中向好态势,其中,物价、交通出行、医疗、教育、养老保障、文化娱乐、旅游消费、社会治安、体育保健等9项满意度分别上升1.9、1.7、1.6、0.8、0.6、0.6、0.6、0.5、0.4个百分点。数据看起来增加不大,但转化为现实场景却是变化惊人。

“川渝通办”发展历程

2020年11月

首批“川渝通办”95个事项发布,于当年12月底全部实现。

2021年3月

第二批“川渝通办”115个事项发布,于当年10月底全部实现。

2022年2月

第三批“川渝通办”101个事项发布,于当年11月底全部实现。

2024年10月

第四批“川渝通办”51个事项发布,于当年12月底全部实现。

“川渝通办”:好办+易办

李双杉是潼南人,长住四川眉山,2024年8月,她身份证丢失,需要挂失办理新证。她没料到,在当地政务中心的“川渝通办”窗口不到十分钟就办好了。“我以为要回潼南才能办,哪晓得现在这么方便,真的太方便了,还办得快。”李双杉笑着说。

两个多月后,通办又迈出一大步。2024年10月底,家住渝北的刘先生想将自己的养老保险关系从四川转到渝北区。工作人员告诉他,只需在手机上操作就可以。

从窗口到手机,这一步不简单,通办,变得更好办、更易办。

谈到通办,必须关注这一政策——2024年10月17日,川渝两地发布《第四批川渝通办事项清单》,新增51项“川渝通办”事项,包括户口登记非主项信息变更、居民结婚和离婚登记、机动车注册登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请、养老保险参保登记、职工医保参保人员个人账户一次性支取、基本医保参保人员参保信息查询、住房公积金补缴、住房公积金转移接续等。

“川渝通办”是双城民生大事,“高效办成一件事”,一体化打造双城经济圈美好生活。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20年推出第一批“川渝通办”到2024年6月,累计办件量超过1800万件次,“一件事一次办”“免证办”等事项扩面提质,两地企业和群众享受到更多政策红利、同城便利。川渝市场一体化17条经验获国家层面宣传。

半个月不到又有喜讯,2024年10月23日起,川渝两地社保部门全面启动跨省社银合作试点,两地居民在两地工商银行所有网点的智能柜台上均可无差别、免费办理参保登记申请、基本信息维护、待遇资格认证、查询打印、社保卡应用等20项社保高频服务事项。

一件事,一网一站通办,快速、简单办好就业、社保、就医、公积金等群众“身边事”。

川渝通用:通用天地宽

2024年8月,川渝首张互通互认居住证发放,又是第一次。

2024年8月23日,熊女士在渝北茨竹派出所拿到首张川渝互通互认居住证。熊女士户籍四川省广安市,目前在重庆渝北区茨竹镇上班。她想在重庆申请公租房,专门来派出所办理居住证。以往办理居住证需要在当地住满半年后才能办。但由于广安市和重庆市已实行居住证互通互认,广安户籍的她可以直接办理居住证,不用再等半年了。“当场办当场拿,很快很方便!”熊女士说。

打破壁垒,两地通用驶入广阔空间。2025年1月1日起,川渝两地正式开启“一卡通”通用。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民生大福祉,为了实现这一通用,不知背后多少人花费了多少心血。

2024年9月26日,重庆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重庆市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该条例明确推动社保卡在社会保障、医保费用结算、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实现跨省通用。三天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四川省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其中第18条明确“本省推进与重庆市建立川渝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协同工作机制,共同研究相关重大事项,完善各领域配套措施,统一应用场景,促进跨区域业务协同,实现社会保障卡互认互通。”目前,川渝两地在人社领域的服务项目已基本实现互通,医保结算功能也在全部三级医院和大部分二级医院实现互通。条例明确推动社保卡在社会保障、医保费用结算、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实现跨省通用。

通用的门越开越大。川渝两地人大明确在2025年开展养老服务条例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协同立法调研,依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养老服务一体化,推动建立和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共同治理体系。

川渝联动:“双向奔赴”促就业

2024年11月8日,“才聚渝中·智汇锦江·贤荟巫溪”2025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会走进四川大学,成渝两地49家企业现场送岗位763个,软件工程专业的大四学生李浩然现场跟渝中区的一家单位初步达成了意向,他说:“我从大四开始就一直关注川渝两地的就业岗位。”

2024年,川渝联动“双向奔赴”促就业,共同举办多场大型活动,实现了两地高质量就业。

2024年5月28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指导,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3个部门(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活动周在重庆启动,两地人社部门签署《2024年川渝就业重点项目合作协议》,联合推进十大就业重点项目合作,首批发布11万个岗位,力争全年促进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以上,川渝两地全年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1.5万场次以上,推动创业90万户以上。

2024年9月19日,重庆市人社局与四川省人社厅等单位共同启动2024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增动能 助企促发展”用工服务保障行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帮助劳动者更好就业。

2024年4月2日,重庆市总工会、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2024年“川渝送岗·双圈有我”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现场招聘会上,川渝两地参与企业达100余家,提供用工岗位1万余个,同步举行的线上直播招聘会有800余家企业参加,发布用工岗位近5万个。

2024年3月26日,川渝人社部门签署《川渝人社2024年“十大专项行动”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实施川渝就业创业帮扶提升工程行动,构建川渝大学生就业创业协同服务体系行动,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服务30万人次以上等。

除了大型活动,两地还联合开展 “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川渝合作·职等你来”等就业专项活动,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探索建立急需紧缺人才需求动态收集、市场评估、政策匹配、定期发布机制,切实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川渝同标:兄弟看齐

火锅是世界美食,是川渝最大的美食。如何打造一体化的市场?怎么做大这一品牌?2024年12月,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公布《火锅类餐饮企业加工操作规范》,对火锅底料、鲜切水果、自制饮品等加工作出了明确规定,以“标准的统一”助力消费者吃得健康、吃得放心。

这是第一次,两地一模一样做一道 “菜”。《深化川渝政务服务合作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列出了8条“同标”政策举措,明确川渝两地将持续携手打造畅通循环、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更好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要包括: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交叉互评,建立川渝市场竞争状况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川渝两地企业名称审核标准和申报规则统一;互认纳入食品经营许可告知承诺制范围的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名单,推动名单内的餐饮企业新办食品经营许可证免审核、快速准入等。

共建标准,同拼市场。2024年11月26日,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川渝火锅产业供应链展区亮相,川渝联合举办中国(川渝)火锅产业国际推广大会和品鉴大会。川渝火锅一道亮相世界。

2024年以来,川渝两地拆“篱笆”,消壁垒,绘蓝图,完善“市场准入异地同标”,助力各类经营主体“跑得快”“跑得好”,保障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舒心。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刘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