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万元买假藏品 直播间又在硬控老年人

版次:006    2025年01月06日

主播号称“藏品”会被高价回收

花费数千元购买的藏品很多只值几百元

网络直播间以其产品多样、实时展示和优惠活动深受消费者青睐,许多消费者在主播的推荐和火热购买氛围影响下,直接下单。

近日,一些市民反映,家中老人因听信直播间主播“捡漏、升值、高价回收”等话术,购买了大量假古董、玉石等商品,部分老年人沉迷其中甚至背上高额贷款。

老年人花费100万元

距离王梅建立“电商维权群”,已过去了大半年时间,尽管群内成员有所变动,但截至本月,群里依然有300多名家属。

“大家退货退款成功之后,好多人悄悄退群了。从去年5月到现在,群内人数不止500人。”王梅表示,根据已登记的情况看,统计的被骗总额已超过500万元。

王梅表示,最初关注到这一现象,是因为她的舅舅不断以治病为由找家人借钱。“从我这里借了5000元,说是要治病。我想这些钱在大医院远远不够,就给了他一万元。”后来王梅得知,舅舅还分别向小姨和表弟借了5000元,甚至向儿媳借钱。

最终,在王梅的劝说下,舅舅退了货。但时至今日,六七万元的花费中仍有两万多元未能追回。

王梅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表格,上面记录了37名家属的情况,他们的家人在直播间购买了工艺品、字画、玉石和收藏钱币等商品,少则花费几万元,多则100万元。购买者的年龄大多在50岁至70岁。

王梅表示,她和群友每天都在举报疑似违规的直播间,但短视频平台回应称目前暂未处理,需要先联系家属确认有无售后问题,“处理方式是根据平台规则,我们会对接到平台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会去核查处理。”

商家展示页面与实物不符

在维权群中,难以追回损失的家属有很多。刘泊都长期在外工作,去年10月回到家中发现,客厅里、床底下堆满了妈妈购买的“古董”。

刘泊都称,妈妈的信用卡、借呗、花呗都逾期了,还向亲戚朋友借钱,甚至卖掉了自己送给她的金首饰。“她自己舍不得吃,每天都是咸菜或者大米饭拌白糖,棉服里面都没有棉花了,都成纸片了还在穿。”

发现妈妈沉迷于网络直播间购买这些商品后,刘泊都选择留在家中陪伴妈妈,并按购买记录联系退货。最终通过平台、直播间和商家等渠道,才从30万元左右的花费中成功退回约20万元。

王梅向记者提供了几张商家页面截图,上面显示的是价格高达几百元的绿萝、纸杯等,但实际上老人们购买的是“藏品”。“收到的实物和页面展示的不符,维权时你甚至不清楚自己到底买了什么。”

通常,直播间销售的商品,有主播运营团队直接批量购买后上架的;更多的则是与合作商家联合供货、发货并分成。

钱究竟到了谁的口袋里?超过三个月的商品如何协商退款?家属们需要一一厘清。

家属韩开嘉向记者提供了三笔共计2980元的订单截图和售后录音。

“商家目前的保证金仅有31.86元,不足以处理退货退款。如果商家账户有资金,我们可以协助核实。”平台客服称,此前曾处理过该商家的订单并尝试联系,但商家未进行充值,因此无法支持这三笔订单的退款,也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在维权群中,家属阿毛在帮妈妈还信用卡时发现其深陷卖货直播间,已消费73万元。她目前已尝试多种维权方式,但退款难度随时间逐渐增加。“如果子女发现得晚,这些钱都退不回来。”

在维权群里,那些意识到被骗并愿意让子女帮忙退款的老人算比较幸运的。然而,许多家属反映,他们的父母沉迷于直播间,一旦子女提出退货退款,严重的甚至会与子女断绝往来。

从“出售”到“回收”全是陷阱

“到2035年,它升值十倍、二十倍、三十倍都有可能……”记者发现,有直播间的主播声称钱币是“最保守的投资”,并承诺未来会大幅增值并被高价回收。

对此,多位收藏专家表示,该直播间销售的藏品并不一定会如主播所说“成倍地增值”。例如,一套1980年100张面值5元的第四版人民币,在直播间售价5000元,但其市场价值远低于此。

此外,两枚面值10元的熊猫银币套装在直播间售价高达1800元,而专家表示因缺少造币厂信息无法评估其价值,电商平台上的同类商品售价仅为500元至800元。这表明,直播间这些所谓的藏品以高出市面几倍的价格卖给了老人们。

事实上,主播们的成本价还要更低。

记者辗转联系到了位于河南南阳石佛寺的一家工艺品店,该店为直播间提供邮票、收藏钱币等商品。店铺工作人员证实,除用于烘托气氛的商品外,其他商品的上播价格至少是供货价的两倍,且供货商与主播还会通过线下结算佣金的方式避税。(文中当事人系化名)

据中央广电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