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曾与一头狼不期而遇

版次:010    2025年01月06日

□王海燕

西北的热土,孕育着淳朴、真诚、旷达的人们,一身正气、一腔赤诚、一股豪爽。“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大唐王摩诘笔下壮丽的西北;“中国强盛之时,无不掩有西北”,这是晚清左宗棠笔下战略的西北。

1

我的父亲就出生在西北的甘肃。有人说,不到西北,不知天地辽阔;不到甘肃,不知西北博大;也有人说,甘肃是最具狂想气质的一座城市,历史、人文、民族、信仰在这里激烈交锋汇聚,还有河西走廊影响中国2000年的历史。我为自己出生于甘肃而骄傲。我写过《海之狂想 燕之鸿鹄》的短篇散文集,原来有不谋而合、与生俱来的狂想气质。

父亲刚出生三个月,爷爷就因病辞世。爷爷是一名私塾先生,名“化民”,教书育人,是现在所说的全科教师。王化民,这个名字起得好,让我一下就想起了东汉的王充。王充在《论衡》中说:“化民须礼义,礼义须文章。”爷爷因肺结核辞世,父亲没能看见爷爷的教化和对自己的教化,我却庆幸自己看见了父亲的文章而得以教化。

奶奶非常艰辛,把父亲和伯父两个小孩,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父亲说,他小时候吃不饱是常事,饿得直咽口水,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划完一根又一根的火柴,常常在梦里画饼充饥,填饱肚子是最大的梦想。人在基本生存面临挑战时,是无法谈尊严、自我和体面的。马斯洛的五种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第一需求是吃饱穿暖和保住生命。“两不愁三保障”,是20世纪40年代的父亲当时最盼望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挑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接续伟大、书写辉煌。

2

父亲有过与一匹北方的狼不期而遇的惊心动魄。2004年,一本叫《狼图腾》的书很流行,2015年《狼图腾》搬上银幕。为了拍电影,法国名导让·雅克·阿诺,光养狼就耗时三年。电影里,人养了小狼,小狼长大成为凶猛的狼……父亲说那场面就像当年他与狼的相遇。

那年,12岁的父亲和奶奶去田地里割麦子,风高草疾、风吹麦浪,一头体长120厘米的狼缓缓走来,距离父亲和奶奶仅有20米左右……狼的毛皮在日光下闪着银灰色的光,一对绿眼珠凶残地扫视着一大一小,狼的瞳孔在不断地放大,收紧了后腿,随时准备冲刺、攻击、撕咬。

那一刻,父亲站在原地紧紧地攥着奶奶的手,奶奶急忙把父亲推到身后,本就饿得不行就来下地的母子俩,如今要给狼填饱肚子,大概人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境遇了。两只发红的眼睛,凝视着四只畏惧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着一头狼的口水味和一对母子濒临死亡的气息。那只狼凝视了半晌,摇了摇尾巴,不知为什么竟默默地离开了,或许是看饥饿的寡母护犊心切,不忍心下嘴。人类无法知晓狼的心理活动的,但我们在《狼图腾》中看到,狼是通人性灵性动物,并且能知恩图报。

3

父亲初中升高中时,政策规定20%的学生推荐升入高中、80%的学生回村务农。父亲以优异的成绩被推荐继续就读高中。穿着打满补丁的裤子和漏风鞋子的父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当年高考时,遇上1966年大学停止招生,加上家里太穷,父亲读完高中,只好选择去当兵。当兵不仅能解决饿肚子的问题,而且能成为最光荣的战士、“最可爱的人”。

小时候,在部队大院里成长的我,最喜欢去看人家的制服和制服上的肩章,最爱去数肩章上有多少个杠和几颗五角星。肩章是勋章,是荣耀,也是军人奋斗的见证。

父亲写得一手漂亮刚劲的书法,学校的每个新学期,父亲都能挣上一口吃馍馍的钱,全班发了新书和新作业本,那时父亲最忙、最兴奋,他要给全班同学的新书、新作业本封面,用小楷题写学期、学科、班级、姓名,那时的父亲体面得很。后来,我看父亲的钢笔字,每个字都硬气得像拆不开偏旁部首一样。

寒冬酷暑、风雪雨夜,父亲总是坐在桌子前点灯熬油“爬格子”。父亲先后在省市、国家级报纸和刊物上发表文章800余篇,其中《认真学习‘七一’讲话,把人事工作推向前进》由人民出版社辑录发行。我刚参加工作时,父亲和我每天聊的就是写文章。在父亲的潜移默化下,我也喜欢上了写作,零花钱也从工资变成了稿费。母亲洗衣服,一翻我兜里的东西,全都是凌乱的一沓稿费钱。

4

南米北面,是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父亲从西北到西南,从甘肃到重庆,唯有饮食习惯没有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面食一直是父亲的心头肉。父亲一生最大的爱好,除了爬格子、抽烟,就是吃面。甘肃的面食琳琅满目,有牛肉面、驴肉黄面、饸饹面、搓鱼面、臊子面、炮仗面、大肉面、浆水面、凉州套面等。重庆人吃米饭,父亲一直不习惯,总会自己偷偷煮面吃。

那一年,我陪父亲回家乡探亲,舅舅点了一桌子形形色色的面食……有凉拌、有热干、有炒面、有长面,父亲吃得眉飞色舞,像个小孩子一样解了这几十年的馋。有人说:“煮碗面给你吃,是北方人最温暖的情话。”小时候,我每次放学回家,父亲总会煮一碗臊子面给我吃,提前炒好臊子,我会连汤带面吃个底朝天。父亲的爱就是这样来得坚韧无比。

“七十古来稀,吾生已半。”如今父亲已步入七十岁高龄,高血压、糖尿病等一堆基础病,每天要吃大概30多粒药,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想着父亲一出生就遇上了爷爷英年早逝,缺失了人生弥足珍贵的父爱,年幼命悬一线、年轻艰苦拼搏撑起整个家……一场关于生命与鲜花、生存与意义的思考,掀开了我对需索的求证、对灵魂的验视。里尔克说:“一个人只有在第二故乡,才能检视自己灵魂的强度和灵魂的承载力。”总想生活在思想与精神高处的我,是父亲在第二故乡给予我的全部。生命是转瞬即逝的一件礼物,活着是惊喜,珍惜必回馈!

(作者系重庆市丰都县文旅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