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四个工程让600万老人“渝悦养老”

版次:003    2025年01月07日

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带领老人们一同做算术题。

惠源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护士在给老人做血糖检测。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我市多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促进银发经济发展增进老年人福祉工作实施方案》。昨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平进行了解读。

重庆老龄化的程度比较高,2023年,全市65岁以上人口超过600万,人口老龄化率达到1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高居首位。近五年,全市老年人口规模年均增长23万,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委、市卫生健康委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实施方案》。李坚平介绍,该方案充分聚焦群众关切和市场需求,注重事业和产业的良性循环、相辅相成,将“解难题、扩供给、育产业”作为关键着力点,从四个方面细化提出20项工作举措。

一是实施服务兜底工程。从“关键小事”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围绕老年助餐服务、居家助老服务、社区便民服务、老年健康服务、养老照护服务、老年文体服务、农村养老服务、老年人权益保障8个方面提供老年人急需的高频服务,分别提出具体工作举措。例如,开发“渝悦养老”助餐服务模块,促进资源整合与共享,逐步实现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鼓励家政企业与养老机构合作,发展多业态“家门口”养老服务。

二是实施供给扩容工程。重点抓好培育银发经济经营主体、打造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壮大银发经济品牌、开展高标准领航行动、繁荣银发消费市场等5项重点工作,通过高质高效的供给创造需求,提升银发经济整体规模。以“银发消费”为例,提出在社交通讯、生活购物、电子游戏等领域,开展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在打破“数字鸿沟”的同时,为银发群体提供更多消费便利。

三是实施产业培育工程。围绕老年用品开发创新、智慧康养、康复辅助器具、抗衰老、养老金融、旅游观光、适老化改造7个前景好、潜力大的产业,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多元业态深度融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例如,拓展老年医疗旅游、观光旅游等业态,推广怀旧游、青春游等主题产品,积极回应老年群体“诗和远方”新需求。

四是要素保障。从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完善用地用房保障、强化财政金融支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数据要素支撑五个方面提出一揽子支持政策,切实把实事办好。同时,提出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评价监测、加强宣传引导,推动银发经济发展任务落地落实。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