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年粥

版次:011    2025年01月08日

□付克发

“萝卜、萝卜蜜蜜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这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唱的一首儿歌。腊月刚过,我们总是苦苦地等呀、盼呀!希望早点过年。不但有好吃的,而且还有红包拿。我们天天缠着母亲掰着指头问:“妈妈,还有几天过年呢?”

母亲总是神秘兮兮地哄骗道:“明天的明天……”我们心急如焚,不知道等了多少个明天,还没有过年。

儿时生活窘迫,一年到头没吃过几顿肉,只有过年过节才可以开开荤,敞开肚皮吃,打一顿牙祭,润润肠道,犒劳自己。同时,也沾沾过年的喜气。

母亲总是喜欢絮絮叨叨给我们灌输一些过年的风俗习惯:“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过年为啥要放鞭炮、要贴春联、要贴福字、要给小孩子压岁钱……”

大年三十天黑之前,父亲早早就搬一个很大的树疙瘩,放在火炉里。三十天晚上的火烧得越旺,预示来年的日子才越红火,树疙瘩越大,来年才能杀个大肥猪。

吃过年夜饭,我们围着火炉烤火,吃着糖果、瓜子、花生。母亲把鼎罐吊在火炉上,一边烤火,一边用鼎罐熬年粥。母亲早早就准备好熬制年粥的食材:红米、黑米、糯米、小米、红枣、红薯、莲子、荞麦、黑豆、红豆等。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视看,我们一家人围着火炉听父亲给我们讲关于“年兽”的故事。

年粥需要小火慢炖,才能熬出甜美的滋味,食材在鼎罐里咕噜咕噜地冒泡,满屋子飘香,清香直入肺腑,勾引胃里的馋虫兴风作浪。我们等不及想尝一尝鲜,母亲总是笑盈盈地说道:“别猴急,熬年粥,熬得越浓越好、越稠越好。好像一家人的情感越浓越好,日子越甜越好,幸福生活都是这样慢慢熬出来的!”

年粥熬好后,再加上红糖、醪糟,更加香甜可口,吃上一碗心里暖暖的,五脏六腑都渗透了浓浓的年味。大年三十熬年粥,就成了我们家里的一个传统习俗。

我们吃饱喝足后,就昏昏欲睡。等到新年钟声敲响,父亲拿一串鞭炮,在大门外炸响,辞旧迎新,岁岁平安。父亲还特地准备了十二个震天雷(响声很大的鞭炮),一个一个地点燃,一个一个地炸响。如果某个震天雷没有炸响,父亲就会垂头丧气地叮嘱道:“这一个月,大家千万要多加小心,谨防出啥幺蛾子!”

轰隆隆的爆竹响彻云霄,小孩子的瞌睡一下子就被炸醒了,纷纷伸手向长辈讨压岁钱,哪里还有心思睡觉,大家都在乐滋滋地盘算如何花掉这笔钱呢!

除夕之夜,美味佳肴,吃香的喝辣的很容易伤胃,喝上一碗香喷喷的年粥,不但养心,而且养胃,那是再美不过的一件事,预示着一年四季的日子将会如此甜甜蜜蜜。

我们长大后,兄弟姊妹都忙于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糊口。一到过年,我们丢掉繁忙的工作,急匆匆地赶回家过年。我们携家带口匆匆赶回来,就是为了吃一碗母亲为我们熬制的年粥。大人小孩你一碗,我一碗,一抢而光。大家欢聚一堂,喜笑颜开,其乐融融,感受家的温暖、生活的幸福。母亲熬制的年粥就是维系亲情的一种精神纽带,把大家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几年前母亲去世。没有母亲熬制的年粥,就算吃着山珍海味,也感觉索然无味,再也吃不出当年的那般滋味了。

(作者系重庆市石柱县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