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1月09日
□赖扬明
长江以时间为利刃,凿穿夔门,劈开巫山,雕刻出“巫山十二峰”,拥有“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浪漫,纵情三峡而去,流经华夏大地5000年的历史。
位于长江三峡之巫峡的峡口处,有一座山酷似静卧在长江之侧的龙,其山之高处,形如昂首的龙头,“龙头”后的山势,神似龙身,故而得名“登龙峰”,山之峰峦取名“三峡龙脊”,再添神秘。
徒步三峡龙脊,成为了旅行爱好者神往的新地标。徒步过程中可左眺壮阔峡江,右瞰群峰巍峨,360度无死角的山水景致,令人流连忘返。
去往重庆市巫山县,既可乘坐高铁,又可搭乘飞机;既可自驾,又可乘坐游轮。无论选择哪种出行方式,你都可以有一种可观可触的体验感。
三峡龙脊的徒步路线有多个选择,包括4公里的景区线、12公里的全程线和17公里的大环线。景区线全程青石板步道,路况好,爬升700米,时长三四小时;全程线包括步道和土路,爬升1260米,时长五六小时;大环线包括步道、土路和马路,爬升1400米,时长六七小时。
龙,集鳞虫之长,能飞能游,能显能隐,是吉祥、尊贵的象征。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是开天辟地的创世神,也是护佑苍生的祥瑞之兽。于是,人们对登龙峰有种特别的情怀,感恩它护佑了三峡,庇佑了万物生长。
从巫山高铁站出发,大约十五分钟公交车便可抵达三峡龙脊起点。心里怀揣着对龙的膜拜和大自然的敬畏,便开启了一段意志和勇气兼备的旅程。
精制而成的青石,恰似撑起龙脊的骨骼。脚踏在布满岁月痕迹的石板,从未有过的踏实、怀旧和向往油然而生。石板路两侧则是闻名世界的三峡精灵——巫山红叶。轻盈的风悄悄地掀起叶片,说着令人痴醉的情话。抬头望去,山巅紧贴蓝天,几朵娇俏的云,被阳光镶上了金边,仙境如斯也。之于巫峡的美,不只是在天上,更是在人间。
十步一个台阶,百步一个阶段,千步一座亭台,供您短暂休憩和再出发。倘若您累了,有些泄气的时候,草丛里的小喇叭,就会温情地提示您已走了多少步,而后便是给您热情地加油鼓劲。三峡龙脊是不会让每一个人半途而废的,每走一个台阶,就会有一处风景,让人惊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镇水塔,它位于巫峡峡口的巨石上,六角七层砖塔,登临塔顶,举目眺望,大江东去,漫山红叶。巫峡峡口旧时被称为箜篌沱,江道至此收束,水流湍急、漩涡涌动、水患频繁,沉船事故不断,修建此塔为了镇住水患。
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处景致。爬上山顶,便来到文峰观,它因山形“尖耸如文笔,关一邑文风”而得名,它是一个道观,始建于明代。脱俗的清音,鸟雀的鸣啭,爆浆的负氧离子,我把自己忘却在此山中。
文峰观正是三峡龙脊的脊背。脊即是项背,又是巅峰,步行其间,立在峰顶,让我们懂得何谓山高人为峰。是啊,从未有哪个峡谷,像三峡这样富有诗情画意,也没有哪一处江河,比长江更有分量和历史感。如今我们登上的山峰,是杜甫诵诗的山峰;我们望过的江水,是李白凝视过的江水;我们看到的云雾,是元稹笔尖倾泻的风景。
虽在龙之项背,但可观大山之险峻,可探道观之神秘,可赏红叶之壮美。放声大喊,这山喊来,那山应和,远离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零距离的心灵交融,融入大自然,返璞归真,让自己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让风景成为自己的全部。
脚步不能停下,因为风景应时而变。秋风少有的耐心,此刻停顿下来,等徒步三峡龙脊的你我,心满意足之后,方才悻悻然而起,红叶似火非火,霜打不凋,水浇不灭,给秋风伴舞,红叶似毛发如服饰,披在三峡龙脊,温情脉脉,美哉壮哉。
打开三峡,仰望天空,置身巫峡,全景三峡龙脊,值得我们用脚步去丈量。
(作者系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