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01月09日
□孙江月
老家延续一种习俗,新年吃刨猪汤。
乡友杨军老家在云台白果园村,离我出生地包鸾华平村不远。这天接他电话,说去他老家杀过年猪吃刨猪汤,感受乡俗。我欣然答应。
一早,堆满柴火的地坝边,悬吊着一头刚破开肚的黑土猪,白生生的肥膘。杀猪匠在那儿叮当叮当上下来回分割,像庖丁解牛一样娴熟。旁边几条土狗围着,转来转去,舔着地上洒落的猪血旺,见了我们没有作声,还摇头摆尾,露出高兴的样子。灶房里厨师把锅里的水烧得滚烫,年猪肉香喷喷地翻滚着,上面漂浮着一些香料,有生姜,有山奈,有八角,有茴香,还有叫不出名堂的从山野挖回来的土作料儿;白亮亮的柴火炊烟,在木房瓦顶上袅袅升起,犹如轻柔的丝绸飘忽到老远老远。“我看到屋檐的瓦穴里还有燕子筑巢的窝哟!”夫人淑兰突然在我耳边惊喜道。我应声说:“难得,难得一见的乡愁啊!”
此处吃刨猪汤的习俗与我老家一样。冬至始,各家就陆续“杀年猪”请客,你请我家到你家凑热闹,话家常图好运;我请你家到我家凑热闹,话桑麻图吉祥,户户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寄托着农家人对来年富裕美好生活的期望,也释放旧时光一年劳作的辛苦,倾诉风霜雨雪的吹打沧桑。显然,这是当下还维系着传统秩序的榜样。
四面冬日的山草木皆黄,但山躯仍苍雄勃然,与这里的劳动者极其相似,一样精神,一样坚韧,一样挺拔。我不得不敬畏,不得不肃穆!
两桌席很快上来了,有传统豆豉回锅肉,有酸萝卜拌炒猪肝,有地道凳子腕仔肉,有野生刺耳巴,有蕨根嘟巴,有青杠刷巴菌菇,主打毛血旺煮刨猪汤自当少不了,全是原生土生土长土养的食材食料。香得袭鼻,看得惹眼,吃得笑口。个个都是吃家,个个都是美食家,个个都是说客与评论家。一个说厨师手艺好,一个说柴火掌握得好,一个说菜系搭配得好,一个说咸淡口味调制得好,个个嘻嘻哈哈,总之,没有一个不开心的。
建国踢对子说:喜鹊登高枝,人才临福地。书家文青对曰:阳光照乡村,幸福满人家。画师和平说:举杯庆新年,不忘初心苦,祝福大家!汪总踢对子说:政策沐果园,农人享天恩。陈国需先生说:幸福不忘好时代,感谢杨军邀请做客其家,享受乡村光荣户美好生活。最后,主人杨军说:“兔岁去,龙年来,相识是缘分,感谢大家赏光,今天来我们村我家共享民间传统习俗,吃刨猪汤过新年,我敬大家一杯新年酒!”
我也乘兴写下对联一副:乡村乡貌乡贤和谐建设在上,民风民俗民粹幸福传承在下。
此时,阳光正当午,门外地坝上几个打闹的孩子,像树上的喜鹊一样,兴奋地哼唱着儿时那首民谣《刨猪汤歌》:
“杀猪匠,起得早,清早八晨就来了,手上刀叉吱吱响。
猪儿啰啰叫,晓得年快到,灶锅沸腾腾,毛毛刮光剩。
刨猪汤,火要旺,厨师莫要打洋晃,白糖莫当盐巴放,葱姜蒜薹齐放下,齐放下……”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