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和四川签订协议,推进全国第三个一体化商务发展区域市场

六个方向发力打造成渝消费新IP 深耕4万亿大市场

版次:002    2025年01月11日

渝中区政务服务办事大厅“川渝通办”窗口 据新重庆-重庆日报

昨天,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迎来五周年的时刻,重庆市商务委和四川省商务厅签订《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这意味着这个4.1万亿社零总额(2023年四川省2.6万亿元,重庆市1.5万亿元)的大市场将在市场规则、商贸流通、商品市场、促进消费、物流通道、联动开放等六个方面深度合作。

记者注意到,这是继2023年京津冀、长三角先后签署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后,全国第三个推进一体化商务发展的区域市场。

要点:重点领域六向发力

记者从这份协议中看到,川渝双方将聚焦商务合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具体有六方面的合作重点。

一是共同推进市场规则制度相联。将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协同推进“市场准入异地同标”便利化准入机制,持续推动“川渝通办”商务领域业务事项互办互认,提升互通互认互用效力。

二是共同优化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商贸流通规划、产业、政策、标准等协同水平。

三是共同构建商品市场保障体系。围绕建设国家战略腹地,优化完善川渝生活必需品联保联供协作机制,培育共享重点保供企业,互为双方产品进入市场提供便利,完善保供网络体系。

四是共同促进消费市场提质升级。大力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支持重庆、成都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加强消费资源共享,共同打造“成渝消费”全新IP。

五是共同提升物流通道使用效能。大力推广标准化托盘带板运输模式。参与推动物流分拨及末端快递配送网络共享、电商大数据分析应用共通,促进上中下游物流标准一体化。

六是共同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强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优化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推动内外贸产品同标同线同质。

亮点:多项举措提振消费

记者梳理发现,六项合作中的亮点颇多。

在共同推进市场规则制度相联方面,将推动共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推广信用承诺制度,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信用承诺制度是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着力推进的一项制度,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信用承诺促进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实现社会共同治理,推动经营主体自我约束、诚信经营,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市场监管格局。

在共同优化城乡商贸流通体系方面,将支持商贸物流龙头企业开展跨区域布局、品牌连锁企业实现渠道下沉。加快推进电商协同发展,培育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化平台企业。这意味着川渝两地的区域品牌可以在大市场内健康发展,两地的电商平台可以充分合作做大。

在共同构建商品市场保障体系方面,将协同推进生活必需品流通保供和商务领域“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活必需品市场平稳运行,提升风险预警和区域调度能力。这对民生保供具有重要意义。

在共同促进消费市场提质升级方面,将联合举办川渝联动、特色鲜明的消费促进系列活动,共同打造“不夜重庆”“蜀里安逸”等特色消费品牌。推动构建成渝地区“放心消费”工作机制。川渝总人口逾1.1亿,社零总额还大有潜力可挖,消费市场提质升级很有必要。

在共同提升物流通道使用效能方面,将协同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引导品牌连锁企业资源和商业设施资源精准对接,提升县域综合商业服务能力。川渝两地都是大城市大农村格局,县域商业大有可为,这也与商务部、农业农村部等发布的《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相吻合。

在共同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方面,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更大力度赋权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探索。川渝都有领先水平的产业集群,更大力度赋权的自贸区有利于产业集群走向世界。

焦点:川渝联手打造典范

事实上,这份合作协议可以看作阶段性成果体现,在这之前,两地商务部门就已经进行了多项合作。

比如去年的“百万职工游巴蜀”活动,实际上就是两地共同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的一项内容。这项行动从2022年8月份实施以来,双方建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商务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组建了6个专项合作工作组,跟踪分析各项重要商务指标,及时解决运行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指导重庆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和成都春熙路、娇子公园等对标世界建设知名商圈,新评选川渝两地高品质消费新场景65个。还联动川渝1000余家重点企业,联合开展500余项双城联动促销活动。

而在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方面,双方更是高度合作,两地自贸试验区联动推进贸易投资、物流枢纽、产业发展、开放平台、营商环境5大领域协同改革开放,合力打造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典范。“关银一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在全国首次实现了“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获评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跨区域协作的典型经验做法。在刚过去的2024年12月,召开了川渝自贸协同开放示范区产业对接会,集中发布10个川渝自贸联动创新案例,开展了重点产业对话,1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

此外,在农商互联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四川省商务厅、重庆市商务委员会还共同主办了“2024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川渝)活动暨第二届川渝农批市场联盟产销对接大会”,双方达成共识将共建两地批发市场仓储、物流等设施,并促成签约多个农产品贸易项目。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