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1月16日
□黄玉才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可爱民族。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土家族农耕文化与独特的民风民俗。渝东南的石柱土家山寨,每年除夕夜的“守岁”和正月初一凌晨的“抢年”习俗,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土家族人每年逢月大腊月二十九、月小腊月二十八开始“过赶年”,一直到除夕。除夕夜大红灯笼高高挂,燃起熊熊旺火,一家老小围着火塘“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守岁与迎春抢年,是土家族传统的民俗。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秦代,盛行于唐宋时期。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除夕之夜,通宵不眠,围炉而坐,谓之守岁,一直要守到迎接新年的第一响钟声。守岁时由长辈总结一年的收获,摆家常、讲掌故、谈古今、话来年。此时,土家人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青冈棒子”和“朱栗根疙瘩”等干柴,堆在火塘里,一个树疙瘩重达几百斤,烧三四天才燃尽。土家人说,要准备充足的柴(财)源,来年方能获得财喜鸿运。
等待子夜正月初一新年的钟声一敲响,就抢先到水井挑一担新年的“银水”,并在井旁插一炷香,陆续赶来抢银水的人,从第一人插香的地方依次在井旁插一炷香,这一民俗又名“抢头水”。土家民俗认为,第一个抢到“银水”的人,新年里是最勤劳的人,也是能发家致富走鸿运的人,新的一年财源将滚滚。
初一全天的洗脸水、洗菜水当天都不能泼,土家人说泼水,等于把“银水”往外泼,不吉利。当天也忌说不吉利的“杀”“死”等语言,要说发财、有鱼、富贵等吉利话。
到水井抢回“银水”后,又抢先到院坝燃放爆竹。谁放第一声爆竹、谁放的爆竹最多,谁来年就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财源滚滚,这一活动叫“抢年”,黄水、冷水、官田、中益、沙子土家山寨称之为“出天行”。“抢年”时,要先放十二个“震天雷”大鞭炮,名曰“十二吉星”,一月一星,如果12炮都响了,来年就会万事如意无灾无病,遇到闰年闰月则燃放13个大鞭炮,含“月月红”之意。
“抢年”时,爆竹声、欢笑声、鼓锣声惊破了雪岭的寂静和沉睡的土家山寨。山谷的回音壁,将爆响的爆竹声一直传到很远的雪岭山谷,此起彼伏,久久回荡。整个山寨,从正月初一凌晨开始一直到天明,爆竹声响个不停。天明之后,雪岭下的山寨,仍隐约可以听见爆竹声。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一直响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山寨家家户户沉浸在太平盛世欢度新春佳节的喜庆祥和气氛之中。
虽然离开故土50余年,父母健在时,每年我必回故乡过年,品味浓浓的年味,醉饮浓浓的亲情和乡情。山寨农家过年,浓浓的年味令人陶醉,特别是世代沿袭的“过赶年”“守岁”“抢年”民俗。那时,父亲会在腊月步行5公里到乡场“赶年集”购满年货,“抢年”用的红色鞭炮用红纸包裹得严严实实,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到了新年的第一声钟声响起来,父亲抢先在院坝燃放“抢年”鞭炮。同时,挑着水桶跑到水井,担回新年的第一桶“银水”,把农家人美好的祝愿,融入浓浓的年味……
景遇丰年,国泰民安,勤劳朴实的土家人,在“守岁”与“抢年”的美好时辰中,把最美好的祝愿带给了新的一年,谱写着一代又一代土家民俗文化新篇章。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