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鼓的行囊 装满游子的思念与期待

版次:005    2025年01月17日

罗先生专门给母亲买的轮椅

黄松和他的小树苗

岁末将至,春运开启,蛇年春节即将到来,人们总是拎着大包小包,装满一年的疲惫和收获,回到魂牵梦萦的家。身旁的行囊也是一封随身携带的家书,写满了归家之人的期待与幸福。

1月16日,重庆北站候车室里,往来的旅客步履匆忙,手里提着、肩上扛着的,都是满满的行囊。这些行囊里,装着的不仅是一件件物品,更是对家乡的爱与思念。

一床厚棉被,铺满20年漂泊

早上7点,杨国平夫妇就已在候车厅内等待,前一日从长沙坐火车到重庆,他们的归家之途还剩最后一站。

杨国平的脸上写满疲惫,他趴在身前及腰的白色布袋上玩手机。记者好奇上前询问,杨国平才缓缓打开布袋,原来里面塞满了一床棉被和毛毯。

“我们没有固定的工作地点,哪里有活干就去哪里。老家工资低,比不了外面,所以就一直在外地打工,被子也就随身带着。”杨国平与妻子都是四川遂宁人,夫妻俩在长沙打工20余年,每年回家过年都要把被子带走。

“被子是在老家弹的,睡着很舒服,20多年了,从没在外面买过,都是用家里的被子。”杨国平说,睡着来自老家的被子,就像睡在家里一样。

一把新轮椅,载起对母亲的爱

与拖着行李箱、带着大包小包的乘客不同,罗先生的面前是一把崭新的轮椅,上面放置着行李与年货。罗先生说,这把轮椅是他专门在广东给母亲买的。

“妈妈80多岁了,腿脚不便,干不了活。我常年在外地打工,一直是姐姐照顾老母亲。”罗先生的老家在奉节,是家里的小儿子,最受母亲疼爱,可这些年他在广东务工,不在母亲身边,很难尽上孝心。

听姐姐说母亲腿脚不便,罗先生就想着买个轮椅带回去,可以推着母亲出门到处转转,散散心,这样母亲就不用天天困在家了,“我一年到头都不在家,这次回家一定要多陪陪妈妈。”罗先生笑着说。

几株小树苗,盼着栽入家乡的泥土

在广东打工的黄松即将坐高铁回到家乡云阳,他的千里归途,还有几株树苗做伴。

黄松告诉记者,这叫黄晶果,他专门坐火车从广东带回来,准备种在院子里。

问起原因,黄松说,黄晶果也叫黄金果,长得好看,还可以吃,名字也很吉利。如果能栽活,明年回家就能吃上果子了,“我喜欢花草,也喜欢家乡的山山水水。”

黄松的妻子在云阳一家工厂里上班,儿子也在当地上学,他今年特地选择早一点回家,想着多些时间陪妻儿,也希望借着黄晶果的寓意,盼儿子长大成才,一家人幸福健康。

大包小包,用服务撑起回家路

在候车室最安静的角落,一群身着红马甲的人们正吃着零食,讲着家长里短,有说有笑。他们身旁堆着大包小包,却不是回家的行李,他们准备乘坐即将出发的列车,但踏上的并不是归途。他们都是列车的保洁员,即将随列车和其他铁路工作人员一起,为春运保驾护航。

“今年春节,我们要在列车上做保洁,没办法回家,一年也基本上很少有回家休息的时间。”领头的罗荣告诉记者,这趟列车是开往青海西宁的,有人会随车出发,有人则留在站台工作。

“铁路就相当于我们的家。”一旁的马女士笑着补充道。说到今年过年没办法回去陪家人时,马女士还是有些哽咽,“儿子今年刚上大学,最近正好从外地回家,可我们无法见面,有一点遗憾。”

“其实同事们关系非常好,在一起过年也快乐。大家其乐融融,像一个大家庭。”罗荣接过话茬。她说,在铁路工作十余年,在铁路上的时间比在家的还要多,可这就是自己的职责。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杨铌紫 实习生 李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