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纪晓岚 南有钟云舫

“对子阿凡提”给自家写的春联

版次:010    2025年01月17日

江津鼎山公园内的钟云舫像

□庞国翔

“钟云舫对联故事”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巴蜀民间,至今仍流传着许多钟云舫写春联的故事。在中国楹联界,有“北有纪晓岚、南有钟云舫”之说,有人将钟云舫称为“对子阿凡提”。

钟云舫是清末著名的巴蜀才子,时有“长联圣手”之称,他被今人誉为“联圣”。钟云舫是重庆市评选出的历史名人,他一生创作了5000多副楹联,收入《振振堂联稿》的有1800多副,其中春联有60多副,这些春联多是他蛰居江津县城时自撰或应百姓之约而写。

任何时代的文人写春联,都离不开两大主题:一是歌颂太平盛世,表示喜庆,全是吉祥如意之文字;二是寄托希冀,祈祷祝愿,祈求新年财福齐运、安康吉祥等。然而,钟云舫所写的春联,却与这两大主题大相径庭,其内容多是反映最底层人民群众的生活困境。钟云舫用春联这种特殊的文学武器,对封建社会的时弊进行揭露和鞭挞。

这里讲一讲钟云舫为自家和邻居写春联的故事。钟氏和邻居都生活在底层市井,但又迥然不同。钟氏是秀才之家,开办塾馆,生活绝对算不上富庶,但也能勉强为继。而邻居家底寒薄,艰难度日,时有断炊之困。钟云舫为其所写的春联,也是大有区别的。

写自家春联

有志有趣硬骨气

先讲为自家所写的春联。

清光绪五年,已是秀才的钟云舫仍苦苦攻读,以期考上举人,实现飞黄腾达。他虽满腹经纶,但再次名落孙山。世俗的偏见和县衙中人对他的讥笑和嘲讽,使得他无比沮丧和懊恼。这年春节,钟云舫写出一副春联张贴在自家小院的大门上。

过苦年,苦过年,过年苦,苦年过,年去年来今变古;

读书好,好读书,书读好,好书读,书田书舍子而孙。

该联一咏三叹,反复换位,采用了连珠、重言等手法,表达了当时耕读之家穷困潦倒的心情。用“过年苦”和“读好书”三字组合与排列,构成“越递”的意味。这一副春联,引来津城文人的围观。当时江津举人张泰阶说:“此联反映了钟先生的遭遇,是农家苦读之人绝佳之作,后人无可论比。”

其实,钟云舫并没有在“苦读”中沉沦和不能自拔。他在苦读中选准了自己的方式。清光绪六年春节,钟云舫在“钟氏塾馆”的大门上贴出春联:

为国储才,几卷儒书训子弟;

与人息事,一般阴骘付子孙。

此联表现了作为乡下塾师的钟云舫,在贫疾交困的生活境况中不甘自堕、孜孜不倦、教化乡民的精神,既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感,同时又有与乡邻为友、睦亲睦邻的为人处世之道。一个封建社会贫穷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跃然纸上。当时“钟氏塾馆”确实成为了巴蜀名馆。

在“钟氏塾馆”左门上张贴出的春联则是:

不读诗书,恐累儿孙添俗骨;

能安贫贱,偏于文字起贪心。

这副春联虽是“文写”,却显得非常的深刻和自然,没有一点“媚态”,除有一种平实和现实之感外,还有一种清高不俗的境地。钟云舫把当时那种“诗书世家”“耕读传家”的理想家庭模式描写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到了光绪七年,钟云舫在“钟氏塾馆”大门上张贴出的春联表现出他“教化子弟”的自信。其联曰:

笑谈一部庄周,寓言十七,卮言十九;

传授几篇孔子,经礼三百,曲礼三千。

此春联不失浪漫情调,兹手一挥,意境辽阔,尽事尽情,文气淡雅而不脱豪放之气,一个城乡老学究形象呼之欲出。

“钟氏塾馆”后院大门直通一片竹林地,穿过林地便是鼎山。有两个小石凳,坐此可观天看云。钟云舫在后院大门上张贴出的春联则是:

天外浮云看富贵;

眼前修竹长儿孙。

此春联有一番浪漫中略带超越的情趣,表现了一种飘逸潇洒和光怪陆离的浪漫的道家思想。

写邻家春联

有雅有俗真生活

再看看钟云舫为邻居家所写的春联。他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底层的草根文人,生活勉勉强强,基本能过,但他非常同情更底层的劳动人民,憎恨不平等的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和封建官僚的腐败,他描写最底层贫苦百姓生活的春联也是非常深刻而且有趣的。

钟云舫的邻居叫徐达方,在江津通泰门码头“力帮行”做事,挣汗水钱,钟、徐两家历来关系较好。徐达方的妻子叫简宗妍,是个浆洗缝补的家庭妇女。徐氏一家生活非常艰辛,但为人厚道,从来不与人为难。光绪五年春节,钟云舫应徐家之请,送去为其所写的春联:

大大方方做事;

简简便便过年。

此春联非常巧妙地嵌入了“徐达方”和“简宗妍”的谐音,显得大气、大众和开放,雅中含俗,俗中露雅,读来朗朗明了,既感到文气淡逸,又不失深怨沉情,韵味无限。读后虽感到有几分的无奈,但又觉得本分、实在、中用。

但是,到了次年即光绪六年,徐家的生活急剧发生变化,越发艰难,欠债难还。钟云舫仍应请为邻居徐家的正大门写了春联。其春联是:

谋生梦好鸡常破;

索债人多犬不闲。

该联有一股浓郁的凄凉气息,更具一副凋敝村院的凄冷场景,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看似轻描淡写,实际非常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反映了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一副江津“徐白劳”躲债的写照。

到了清光绪七年,徐家生活越来越差。徐达方在码头上跌倒摔断右腿,他瘦骨伶仃,但还为生活在码头上苦撑苦干,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为了生活,徐家只好卖了后院,其居家只剩下前院一间简陋小屋。这年春节,钟云舫为徐家写了春联:

几根穷骨头,撑起气运;

两个大眼睛,看倒乾坤。

该副春联描写了以徐氏为代表的最底层劳苦百姓的苦难生活,表现出穷困的劳动大众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及其统治者的强烈不满。这是他们在死亡线上痛苦挣扎的写照和缩影。同时,也还反映出钟云舫敢于斗争的精神,一副铁铮铮的形象跃然纸上。

……

钟云舫这些为自家和邻居所写的春联,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不仅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而且雅俗相济,个别的甚至奇巧怪秘、荒异精妙,表现出深刻的主题,这是对封建制度及其统治阶级的揭露与批判。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钟云舫对联故事”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