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做的布鞋

版次:011    2025年01月21日

□刘艳华

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些东西能够穿越时空,触动我们的心弦。对我而言,那便是母亲做的布鞋。每每提及,心中便涌动着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母爱与温馨的年代。

母亲做布鞋的手艺,是家族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她总能在繁忙的家务之余,抽出时间,一针一线地为我们姐弟三人缝制。那些布鞋,虽然简单朴素,却凝聚了母亲无尽的爱与关怀。

记得小时候,每次母亲准备做布鞋时,都会先是从柜子里拿出那些积攒已久的碎布头,洗净晒干后,用面粉打成糨糊,涂抹在面板或旧报纸上,然后,她将碎布平整地一层层粘贴,晒干后形成硬质的“布骨子”作为鞋底材料。这个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心,母亲总是那么专注,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

接下来,母亲会根据我们脚的大小,在“布骨子”上画出鞋底样,小心剪下。通常一个鞋底需要六七层“布骨子”叠放对齐,用针线固定好,然后,母亲便开始纳鞋底。她用大号缝衣针和麻绳,一针一线地纳着,先用锥子扎眼,再引线穿过。这个过程非常费时费力,母亲常常熬夜赶制,只为了我们能够穿上暖和合脚的布鞋。

鞋底制完后,母亲便开始制作鞋帮。她选择耐磨的灯芯绒做鞋帮,裁剪出合适的形状,然后缝上松紧布,便于穿脱。鞋帮的颜色鲜艳,既美观又耐用。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在鞋帮上穿梭,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满足。

最后,母亲将鞋帮和鞋底缝合在一起,一双结实舒适的布鞋就完成了。这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刻,也是母亲笑得最为灿烂的时刻。现在回想起母亲在幽暗的灯光下,坐在炕沿上不声不响地纳着鞋底,还把针不时地在头发上抹一抹,又不声不响地吹灭灯,各自睡去,那温馨的场景让人不忍心长大。

每到季节更迭,脚下的布鞋也跟着变换,从春日的轻薄透气到冬日的厚实保暖,每一针每一线都蕴含着母亲深深的舐犊之情。那些年,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布鞋,走过青石板路,踏过乡间小道,每一步都走得那样幸福与安稳。

如今,虽然母亲已不再年轻,视力也不如从前,但她偶尔还会拿起针线,为儿孙们做上一双布鞋,那份坚持与爱意,让人动容。

母亲做的布鞋,它不仅仅是一双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一份永恒的记忆。它提醒我,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母亲的爱始终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作者系内蒙古通辽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