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创新、人才齐头并进

重庆低空经济这样“高飞”

版次:006    2025年01月21日

低空经济成为今年重庆两会热议话题。在今年两会上,多名市政协委员提出推动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建议。来看看他们怎么说。

纷纷抢滩布局低空经济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并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各地政府纷纷抢滩布局,将其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744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226架,通用机场470个。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据测算,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低空经济将是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这样一个蓝海市场,重庆也在加紧布局。去年9月26日,《重庆市推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明确提出重庆将打造“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之城”。方案提到,到2025年,实现低空飞行“县县通”;到2027年,实现低空飞行“乡乡通”。截至2024年11月,我市落地低空重点项目28个、协议投资294亿元。

重庆低空经济短板突出

市政协委员杨树弘表示,重庆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独特,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政策法规滞后、技术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善、人才短缺等。以政策法规为例,当前,重庆与低空经济相关的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经营主体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且,监管机制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给低空飞行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市政协委员熊启树也认同这些问题。他说,重庆低空经济已初具规模,潜力初显。但是重庆低空经济在迈向更高发展层级的征程中,遇到基建短板突出、市场激活乏力、协同联动不畅等问题。

重庆低空经济如何“高飞”

市政协委员李敬说,人才队伍建设是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要重视重庆高校设置低空经济相关专业。熊启树也认为要大力度推进人才引进,制定人才引进计划,聚焦国内外通航领域领军人才,开辟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人才扎根重庆。

杨树弘、李敬和熊启树都提出要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杨树弘说,重庆应尽快建立健全低空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还要加强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设立与低空经济相关的专业学科、专题项目,培养专业人才。

三名委员还认为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李敬说,建议重庆市科技局要围绕低空经济设置重大专项研究课题,在无人机技术、5G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关键技术上发力,建立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体系。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郑三波 实习生 张曼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