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百姓身边的“微交通”到区县大的交通规划,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畅通”

打通跨区“断头路” 利用数字技术治“微堵”

版次:002    2025年01月23日

黄桷湾立交

交通是经济,更是民生。在今年重庆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的建议中都提到了“交通”,一些线路需要纳入规划或新建,一些既有线路需要优化提升,还有一些区域特别是老百姓身边的“微交通”也需要“畅”,广聚民意,把畅想变成建议;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上“畅所欲言”,让畅想离“畅通”迈进了一大步。重庆晨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得知,一些代表团的全团建议与交通密切相关。

早日将黔万高铁纳入国家规划

忠县代表团的全团建议包括《关于大力支持忠县铁路建设的建议》,代表了当地高质量发展对三条“黄金铁路”的需求。一是黔(江)忠(县)万(州)高铁(以下简称黔万高铁)——该铁路自在建渝万高铁忠县站引出,向南经规划宜涪高铁接入黔张常铁路,止于预留的黔江北站,线路总长约217公里,其中利用渝万高铁万州北至忠县段长度71公里,新建里程约146公里,项目总投资约285亿元。该铁路已纳入《重庆市铁路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目前规划研究方案通过国铁集团经济规划研究院组织的专家审查,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初稿。

二是梁忠疏港铁路——该铁路起于既有达万铁路梁平站万州端,经黄金镇至忠县城区后在果梁村附近预留忠县站,出站后向西南延伸至重庆港新生作业区,设新生港站。全线新建线路长度64.8公里。该铁路已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目前已完成预可研编制工作。

三是渠县—忠县货运铁路。起于四川渠县,途经四川大竹县、重庆垫江县,止于重庆忠县新生港,全线新建线路长度约150公里。目前,沿途各市县正在积极争取,呼吁将该项目早日纳入规划。

黔万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包(银)海、呼南两大纵向通道的辅助通道,是京昆、包(银)海与厦渝通道联络线。忠县代表团建议,市发展改革委加快对接,力争早日将黔万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南彭打造高铁货运重庆“第一站”

市政协委员袁翔提案为《关于支持加快推进渝东(北)、川东北交通通道建设的建议》,可在三条路线上发力:一是广长涪柳铁路(建议线路经东环线统景站、渝怀铁路长寿站,接入长寿港);二是合广长高速公路;三是G243长寿八颗至土桥项目,可以带动垫江、梁平段加快实施,畅通东向物流、人流快速通道,进一步拉近长寿区与重庆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

加快将南彭站打造成高铁货运重庆“第一站”——市政协委员、民盟盟员、重庆公路物流基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敏认为,在《重庆市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2030年)》中,南彭站是铁路枢纽中唯一客货兼顾的节点,在重庆中心城区客运体系中是铁路主导型的客运枢纽,定位为12个区域客运枢纽之一,要求至少引入1条高速铁路,配套不少于1条城市轨道,有条件的情况下接入市域铁路。因此,南彭站在铁路基础上还将引入多个层级轨道交通线路,规划引入2高铁1城际1普铁1市域(郊)2条轨道线路,在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巴南区发展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数字技术识别违停车辆治堵

除了前述“大交通”,与会代表委员同样关注市民身边事,像《关于打通跨区“断头路”、疏通“肠梗阻”,提升中心城区互联互通水平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建议提出构建主城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要坚持一盘棋运作,统筹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城市道路互联互通建设;如加快推进八横线黄桷坪大桥、白市驿隧道至黄桷坪长江大桥段、小南海长江大桥等快速路建设,全面贯通主城快速路网体系,提升片区通行效率。

市民身边的一些“微堵”,往往来自不必要的违停。市政协委员,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燕在《关于运用数字技术综合治理城市违规停车问题的建议》中提出,使用模型等深度学习算法,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识别和跟踪车辆,确保准确捕捉到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轨迹,进而识别出违停车辆,以便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提升城区畅通度。同时可依托数字重庆建设,搭建全市统一的交通违停大数据平台,通过分析违停行为的高发时段、地点、车型等规律,为制定精准的治理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将违停数据与交通流量、道路施工、事故信息等其他交通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让中心城区交通更加通畅。

新重庆-重庆晨报记者 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