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5年01月23日
永川高洞子豪华崖墓
□曾庆福
在永川板桥,相传南宋末年,一个老者从一岩下过路,指着岩壁上的崖墓对河边低洼处种地人感叹:“那石洞好高哟!”从此,这地方就称“高洞子”。今天的高洞子社、高洞子村也由此得名。最为奇特的是,高洞子崖墓群其实是800年前的豪华宋墓,而20世纪90年代曾被附近人家长期用来作鸭圈。
世代居住在高洞子附近的陈姓等人家从来不认为那洞很特殊,只把它看作常见的普通“蛮子洞”,误认为是过去普通人居住的洞穴。因我老家离那里不远,20世纪80年代初,我读初中时就和同学去过。当时,洞外是一块庄稼地,最大的洞口被泥土半掩,并排的另外两穴洞口几乎被泥土遮掩。大洞内光影斑驳,有儿童进去玩过,里面有可坐的石块,还有被细菌分解得只留残痕的大便。抬头看到的是令人惊讶的“皇伞”,石刻“伞骨”精致清晰,各面石雕栩栩如生。后来,在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经逐级上报,县文管所人员踏勘、清理泥土后让参观的人惊呆了,连重庆市文物专家也为之惊奇,认为是宋代墓葬石刻文化的精华。
高洞子崖墓群并排有3穴,室内均雕刻精细。最右边墓室的穹隆顶有8个菱形骨架向八方展开,每个大菱形里有4个由外到内的小菱形,阶梯式层层上收,预示空间无限。除墓门方敞开外,其余7面墓壁上每壁开龛。龛面采用浮雕技法,雕刻内容丰富细腻,技法精湛。正对墓门的那壁,下方是一张八仙桌,正中吊着有花纹的丝绸桌布;正中是两扇刻有花纹的大门,似乎里面还有内室;大门两边是牌坊门柱,门柱边各有一把石刻椅子。
细看墓室内的每根立柱和壁面,分别雕刻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地四方神以及中国神话故事中的羽人、仙鹤、天鹿、麒麟、天龙和牡丹、莲花、忍冬、瑞草等,中国古代建筑形制特征的柱、梁、枋、斗拱、歇山式筒瓦屋面、半开门、菱格花窗等仿木结构,艺术价值极高。墓门左右石柱相对,刻有对联:“山山水水重重远,子子孙孙世世贤。”对联下部点缀莲花纹饰,上部饰以兽首。正对墓门的正龛右边柱上竖刻“南阳氏天凤郎寿堂”,左边柱上竖刻“大宋开禧春造记匠”,均为阴刻楷书。文字不多,但提供了该崖墓较为明确的信息。“南阳氏”指墓主人籍贯在河南南阳,名字叫“天凤”,“郎”指男子,表明墓主身份,有钱,并未做官,不是“奉郎”。开禧为南宋的宋宁宗赵扩的年号(1205年~1207年)。赵扩在位30年(1194年~1224年),共使用四个年号:庆元(1195年~1200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嘉定(1208年~1224年)。古人的墓一般是提前建造,竣工时间比较漫长,“大宋开禧春造”表明此墓的开凿或竣工时间在公元1205年春。
据测量,崖墓群全长约12米、通高2.5米,坐北朝南,一大两小自东至西横向联排。最右边的墓室面积约13平方米,墓门高2米、宽1.8米;穹顶高2.6米,内宽3.5米、进深4米。洞内周边雕凿8柱,柱头上及整个屋顶八方斗拱上,均匀分布13个鸱吻。
1988年,高洞子崖墓群被公布为永川县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农村时兴搞养殖增加家庭副业收入。虽然高洞子崖墓群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但荒废无人管理,最大的洞穴像一间屋,坎上一住户养了许多鸭子,于是将洞穴打扫干净,用竹子编了一扇栅栏作门,晚上作为鸭子过夜的处所。
并排的其余二洞形制与大洞大体相当,但只在三壁开龛,穹顶为圆环形花卉图案,两侧分饰以祥云,雕刻较简约。
高洞子崖墓群为西南地区较为罕见的南宋仿木结构石窟墓。2000年,高洞子崖墓群被公布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经用铁门锁闭,钉上“高洞子墓群简介”“永川区文物安全责任公示牌”,有专人定期巡查。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