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之美66年前支援西部来到重庆 她是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创始人之一

90岁的“白衣铠甲战士”

版次:009    2025年01月24日

叶之美教授、陈复仁教授

叶之美教授(右)与作者

□疏影

1958年,秋天。一艘轮船溯江而上,一个女孩凭栏久久凝望着江面。秋风吹拂着她柔软的发丝,她在心里跟自己说:“重庆,我来了!我要倍加努力,尽早成为一名合格的好医生!”

这个女孩,就是重庆妇产科专家、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创始人之一的叶之美教授。

她第一个报名前往重庆

1955年,为改变西部地区卫生事业落后状况,国务院决定将上海第一医学院(以下简称上医)部分西迁,并抽调400余名骨干医生支援重庆,建立重庆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1957年,上海第一医学院医疗系(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室内,老师动员同学们支援重庆,一位样貌娟秀的女孩第一个回答:“我报名!”

在这个温暖的冬日,当我坐在德高望重的妇产科专家叶之美教授对面,微笑着问道:“您大多数同学都选择留在上海,您成绩拔尖,为何选择去重庆呢?”叶教授很淡定地回答:“我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他们一直教育孩子们要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重庆急需妇产科医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实现自己的医学抱负。”

1958年的重医附一院所在地袁家岗,除了医院一栋五层楼建筑,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农田和水塘,医院仅用夹竹桃和一条浅沟隔为院墙。

同年秋,留美回国、被周总理亲切接见过的时任上医妇产科医院副院长司徒亮教授,率队奔赴重庆创建重医附一院妇产科。毕婵琴、凌萝达教授,主治医生卞度宏、吴味辛、刘伯宁戴钟英夫妇,还有叶之美等六位骨干医生相继到达重庆。他们辞别父母亲人,携家带口,背井离乡,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山城重庆。面对设备简陋落后、工资降级(地区差别)、生活艰苦甚至水土不服,司徒主任带领大家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硬生生地为重庆撑起了重医附一院妇产科这片蔚蓝的天空。

三年困难时期,营养不良和饥饿导致妇女患闭经、子宫脱垂的人数急剧增加。司徒主任派叶之美参加重医涪陵地区巡回医疗队。叶之美明白这是信任更是挑战。

涪陵地区医院妇科病房早已人满为患。叶之美放下背包,立即投入治疗工作。但是,由于乡村医生采用土办法应急,误伤到患者阴道和膀胱,造成尿瘘。叶之美没有治疗尿瘘的经验,打电话请教司徒主任。很快,司徒主任来到涪陵亲自主刀,为膀胱尿瘘患者做了第一例修补手术。随后,叶之美主刀第二例、第三例、第四例,独当一面完成了多例尿瘘治疗手术。大家啧啧称赞:“这个女娃子心肠好,本事大,不简单哟。”

在重医,叶之美的勤奋好学是出了名的。作为司徒主任的得意门生,第一次教学查房、第一次主刀子宫切除大手术、第一次主刀膀胱尿瘘修补手术、第一次编写教材、第一次上讲台,都是司徒主任和毕婵琴副主任手把手带出来的。

在叶之美的认知里,临床医学是基础,只有勤动手,不断积累经验,让学科理论和临床实践反复融合,不断探索和提高,这才是一个好医生的必经之路。

在司徒主任的精心培养和教导下,叶之美和同事们的医学造诣得到很大提升,陆续救治了大量病人,完成了多例疑难手术。口口相传,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团队的医术、医德享誉山城,“海派医术”的美誉在重庆和西南地区老百姓中不胫而走,被誉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好的妇产科。

“我们是穿着白大褂的铠甲战士”

叶之美生于教育世家,父亲从燕京大学教育系毕业后,从中学教师到师范学院院长,再到江西赣县教育局局长,母亲一直在中学任英语教师。

1935年出生的叶之美,12岁便离家到南昌葆灵教会女中读中学,1952年以优异成绩考进上医,1957年毕业分配至上医附属妇产科医院任住院医生。

优秀青年医生陈复仁心里藏着一位温婉娟秀的女孩子,她就是叶之美。1955年,陈复仁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任上医外科医生。1958年西迁重医附一院外科,四年后跟随上医神经外科创立者朱祯卿教授,创建了重医附一院脑外科。1983年调至重医附二院创建神经外科,并担任第一任主任,是重庆神经外科领域医学专家。陈复仁忠厚淳朴、刻苦踏实求上进。

他爱慕她的秀外慧中,她敬佩他的卓越才华。1962年,两位德才兼备的青年医生喜结良缘。

同年,中国迎来了生育高峰。司徒主任决定增设一个总住院医生职务,这个重任落在了叶之美肩上。其时,叶之美恰巧怀孕了。严重的孕吐造成身体诸多不适,叶之美仍然坚守岗位恪守职责。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叶之美还挺着大肚子站在手术台上主刀,旁边的医生听到她粗重的喘息声,都很担心:“身体怎么样,要不要换其他医生啊?”叶之美总是回答:“我行!”忙完白天,晚上还要继续查看住院和进修医生写的病历,以及上级医生的查房记录,经常忙到晚上10点钟左右才能休息。叶之美的总住院医生做得有声有色,得到各方称赞。

1963年,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作为脑外科骨干医生,陈复仁的工作也异常繁忙,除了主刀大量手术,还经常参加重庆各区县突发交通事故脑外伤的抢救及伤情鉴定工作。同时,还有轮流下基地医院教学和巡回医疗任务,每次一去就是至少半年。为了工作,他们不得不狠下心把儿子送到福建福州由爷爷奶奶照顾。

大医至诚,叶之美有一颗异常柔软的医者之心。这也是一代又一代重医附一院妇产科人传、帮、带的精髓。

多年以后,历任重医附一院妇产科副主任的叶之美教授依然勤勉努力。坐门诊、手把手带年轻医生、上手术台、上讲台、发表论文、编教材、搞科研,一样都没落下,她参编的《实用妇产科学》荣获1990年全国优秀图书一等奖。而在学科管理、制度建设、医学实践、教学科研、培养年轻人等方面,她都秉承司徒主任的医学理念,不遗余力地传、帮、带。

每每站在讲台上,叶教授都谆谆教导学生,“千百年来,城市,特别是农村有无数产妇、婴儿死于难产。站在手术台上,我们就是穿着白大褂的铠甲战士!我们的医疗技术精湛很重要,我们的教学、医疗、科研齐头并进也很重要,但是我们对待病人的仁慈、温暖和贴心尤为重要。治病也是治心嘛。”这就是叶之美的医生哲学。

90岁高龄仍每周坚持坐门诊

1998年,63岁的叶教授退休了。随即又被返聘回医院。叶教授的门诊依然门庭若市,挂号、抢号、加号……下午1点多下班,早就是常态了。

2015年,80岁的叶教授以为可以真正从重医退休,安安心心在家养老了。但是,优秀的妇产科专家仍然被很多医疗单位争先恐后地邀请。她热爱妇产科医学,舍不得离开也从没有离开过躬耕了大半辈子的领域。年复一年,如今90岁高龄的叶之美教授,仍然站在妇产科救治第一线,每周一次的门诊,病人依然熙来攘往。

在重医《西迁口述实录》中,组织上这样评价叶之美教授:“大学毕业时,成绩优秀的她可以选择留在上海,但她的志愿是重庆。从此,她在这里扎根了一辈子!看到病人被误诊的时候,她伤心流泪;疑难病例的处理,她冷静而专业;带低年资医生,她说要向司徒亮老师学习,教会她们、信任她们,让她们尽快成长……”

历史是一条川流不息的河。重医附一院妇产科的先驱者以天使般的心和坚韧的毅力开创了这块处女地,带动了重医乃至整个重庆妇产科医学的发展。薪火相传,如今的重医附一院妇产科荣誉等身,已发展成为融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名扬全国的优秀团队。

叶之美教授把毕生精力都扑在基础医疗救治上。她精湛的医术、悲悯的同理心、博大的家国情怀,为无数妇女解除了病痛,挽救了无数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产妇和围产儿,为这些妇女的家人带去了欢乐和幸福。

与叶教授近距离接触,所有人都会被她的从容、睿智、温暖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回望1958年秋天的那个女孩,回望上医那一群怀揣理想西迁重庆的同仁,回望永远留在重庆星空里一颗颗闪亮的星辰:司徒亮、毕婵琴、凌萝达、卞度宏、吴味辛、刘伯宁、陈复仁……叶之美教授泪光闪闪。

溯江而上,一生躬耕杏林济苍生。叶之美教授对父母、对师长、对上医、对重医、对医学初心、对受她恩泽的万千患者、对故土和生命,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人生答卷!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