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5年01月24日
□马卫
每年冬月二十五上午10时,我都要接受邀请,到都枥山参加黄叔的梅园开剪仪式。
都枥山位于万州城北部,又名北山,离市中心约5公里。
黄叔比我大一轮,我俩都属龙。
我喜欢步行山水,2004年冬月二十五这天,我刚好走到黄叔家附近,老远就看到一片金黄色的蜡梅,闻到浓浓的花香。
最奇特的是——黄叔一个人,跪在梅园边叩拜,还插香燃烛。
这情景,一下就吸引住了我。我见过拜观音的、拜山神的、拜奇石的、拜古树的,但第一次见到拜蜡梅的。
我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待他拜毕,上前问好,交谈起来。
黄叔向我讲起了他家种蜡梅的往事。
他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分得刘老财的部分房子和园子,园子里有不少花,蜡梅、玉兰、月季、海棠、芍药,等等。后来因为人口增加,不得不扩大生产用地,好些花被砍了种庄稼。唯有10株蜡梅,因为花枝可以卖钱,被保留在他家的自留地。
上世纪70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10株蜡梅活生生被民兵砍掉9株,要不是黄叔的奶奶扑在树上,用生命呵护,保存下了一株,他家的蜡梅就绝种了。黄叔的父亲,被生产队开大会批斗了几次,说他一脑子“发家致富”的资产阶级思想。
1981年秋,土地下户后,花市渐渐兴隆。因此他家的蜡梅,从一株变成几株,几十株,上百株,成了远近闻名的黄家梅园。蜡梅,成了他家的主要经济收入,日子过得比别家好,率先修起了红砖房。
种蜡梅,并不轻松。土地要松软,必须加入大量的腐叶土。因此,每年黄叔和家人,都要去林中运腐叶土。还要保水。蜡梅不怕严寒,也不怕暴热,但忌缺水。因此,梅园中一定要有蓄水池。早春和晚秋在蜡梅根部埋一些腐熟的有机肥,以提供温和长久的肥力。“枝瘦花不繁”,民谚不欺人。蜡梅在4-6月是生长期,需要充足的营养,必须定期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或复合肥。7到9月孕蕾期,要增加磷钾肥的施用量,促进花芽分化和花朵开放。
一年中要对蜡梅修剪三五次。第一次是在春节过后发芽之前,对蜡梅进行一次重剪,除去病弱枝、交叉枝、短截生长枝,以保持植株的通风透光性,增强长势;发芽后4到8月之间,要对长势强劲的枝条及时进行短截,以及除去位置不合适的枝条,让蜡梅保持健康美观的株形,并且增加当年开花枝。9月以后蜡梅基本停止生长,形成花苞。
种蜡梅累不可怕,但种蜡梅挣不到钱,就成了家庭大问题。原因简单——当时,车子不能直接开上都枥山,每次步行背到市里卖,量小、价低、时长。
儿子不愿种蜡梅了,满打满算,一年的收入,最多顶打一季度的工,不划算。儿子去长安跨越厂打工,后来在市里买房,回家的时候极少,他和蜡梅,渐行渐远。
梅园只好由黄叔打理,他还要兼顾包产地的生产。
尽管黄叔也知道种蜡梅不划算,儿子算账没错。儿子说,到城里捡垃圾的收入,都比种蜡梅高出几倍不止。可黄叔对梅园,一往情深,所以坚持不懈。
都枥山有种蜡梅的传统。
相传明代的时候,有个朱家的亲王后裔,在都枥山建了座猎场。有次他打猎,发现了一只梅花鹿,待他追上时,鹿钻进土里不见了。他以为眼睛花了,闭上眼睛再睁开,从土里冒出一株蜡梅来。开始是细芽,眨眼之间,就长成了1尺多高的梅树。这株蜡梅特别奇怪:它的香,不是素心梅、磬口梅、檀香梅的,而是比檀香梅的香还浓,浓得化不开。
后来人们把它称为“都枥梅”。
这天是冬月二十五,也从此,都枥山的人把蜡梅开剪仪式,定在这天,都枥山种蜡梅的人家,都要燃烛、烧纸祭拜。
蜡梅的花期,从冬月到正月,这期间卖蜡梅成了黄叔雷打不动的工作。每年一万多块钱的收入,够他一年的开销。
黄叔种了40年蜡梅,70岁了还坚持。黄叔的人生,充满了蜡梅的香味。
只是儿子没时间参加每年的开剪仪式,黄叔还是十分遗憾。所以对我的到来,他非常高兴。
黄叔剪出的,是美丽乡村。
黄叔的梅园,也是他的精神家园。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