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草蔸萝卜

版次:010    2025年01月27日

□刘泽安

冬日的暖阳里,乡村的田园却一片生机盎然,那都是菜田里绿油油的萝卜秧的功劳。照理说,冬天应该是萧瑟的,可在綦江赶水镇的石房村的土地上,却到处是繁忙祥和的景象。

1

土里土气的萝卜,在石房村却是个宝。这个平凡的村庄,有着上百年种植萝卜的历史。老百姓喜欢种萝卜,是因为种植萝卜能挣钱,这朴素的道理埋在了老百姓心里,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但这样的理由也在发生变化,各种各样的萝卜是不一样的,自然品相不同,卖出的价格也不一样。经过慢慢试种,“黑叶春不老”草蔸萝卜成了老百姓的选择,那圆圆的、椭圆的、白胖白胖的、白嫩嫩的草兜萝卜,皮薄、汁多、化渣成了“黑叶春不老”的标志性特点。

草蔸萝卜成了石房村的一个地理标志,老百姓怀里抱着白胖的萝卜走向了致富的捷径。说是捷径也不准确,那是一条石房村人自己踏踏实实走出的致富道路。区里、镇上大力支持,每年举办萝卜节,让草蔸萝卜不再是草,变成了宝,它们从石房村出发,走向大城市,摆在了城里人的餐桌上。

2024年12月,照理应该是收获草蔸萝卜的季节。但由于热天过长,酷暑的阳光下,草蔸萝卜播种的时间也不得不延后一个月,人们的期待也延后一个月,要等到12月底才能下地收萝卜。

采收草蔸萝卜,可不是同收水稻、收玉米一样。如果你来到石房村,看到的肯定是弯腰在一弯弯的土里扯萝卜的场景,那是一个震撼的场面。一弯弯的田,一弯弯的绿色,一弯弯的人,一会儿弯腰扯着绿色的萝卜秧秧,不用太费力就会把土里的草蔸萝卜扯出来。

2

在石房村,我遇到了专门种“草蔸萝卜王”的老陈。老陈今年七十多岁,与农村的老年人相比身体不算硬朗,但他心系草蔸萝卜,心里想的就是种萝卜王,一年一定要种一个萝卜王。

认识老陈也是偶然。从村里张书记家里出来,拐了一个弯,发现土里有几窝蒲公英,茂盛养眼,刚扯了两三窝,老陈拉了拉我的手,我以为是他家种的,正准备向他道歉,还没有来得及开口。

“我屋背后种了一大片的蒲公英,随便你去扯。你是张书记的朋友?”

我愣了下:“不好意思,我是张书记的熟人,今天来看看石房村的草蔸萝卜,这几窝蒲公英长得太招人喜欢了。”

老陈不容我想一想,也不容我置疑,拉着我穿过他家的堂屋、灶房,屋后的一块地不大,只有二三分地,地的四周坎边上种了一片蒲公英。地边的蒲公英倒也耐看,我仔细地扒开一窝一窝的蒲公英,看了看、摸了摸。

“你随便扯,想要几窝就几窝,反正也卖不了几个钱,等晒干了就更少了。”老陈这样说,我反而下不去手了,那是卖钱的蒲公英,跟草蔸萝卜没什么两样。如果一窝都不扯的话,又辜负了老陈的好意,那不是伤他的自尊吗?他的面子也过不去。于是,我不得不违心地扯了几窝。

3

我抬眼一看,田中间有几窝萝卜,比地坎边的蒲公英大了不少。

“这是什么萝卜?跟弯弯田里的萝卜不一样啊?”我好奇地问。

老陈答:“是一样的,都是草蔸萝卜,只不过我想种的,跟大家平常种的不一样。”

“有什么不一样?”我更好奇了。

“你看,我种的萝卜之间距离比较远一些,因为我想培育‘萝卜王’,参加每年萝卜节的萝卜大王评比。”老陈解释。

仔细一看,那绿油油的秧子下面,萝卜确实明显要大很多。原来,老陈种萝卜是奔着“萝卜大王”而去的,蒲公英只是附属品。

“今年有希望吗?那可有奖金哦!”我打趣老陈。

“奖金倒不是唯一的,我只是想争口气,自己种了几十年的萝卜,怎么说也应该好过其他人,不然会被别人瞧不起的。”老陈认真地说。

埋下头看了看老陈的几个萝卜样品,还真有“萝卜大王”的品相。

“老陈,谢谢你的蒲公英。也预祝你早日拿下‘萝卜大王’称号。”朴实的蒲公英种子是会飞起来的,我相信石房村的萝卜也会像蒲公英一样飞舞在中国的每一个村庄。

走出了老陈的萝卜王地,我看见村里每一块萝卜地都插上了一排排黄色的牌子,原来那是村里统一安装的生物控制器,是草蔸萝卜品质的保护神,使草蔸萝卜不受害虫的侵蚀,保证草蔸萝卜的自然生长。

一排一排的黄色牌子铺在石房村的萝卜地里,那就是村庄的哨兵,呵护着草蔸萝卜冬日里闪亮登场。

(作者系重庆市綦江区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