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哪吒 敖光-敖丙 申正道-申公豹

《哪吒2》教育启示录 “魔童”即将归位! 你要做哪样的父亲?

版次:004    2025年02月13日

哪吒的父亲李靖

敖丙的父亲敖光

申公豹的父亲申正道

正当春节档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的票房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创造历史的时候,寒假即将结束,自家的“魔童”们也将迎来开学季。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儿科方妍彤主任医师表示,新学期如何与孩子相处?该给孩子设定什么目标?影片中,李靖和哪吒、敖光和敖丙、申正道和申公豹三对父子相待的方式,恰如现实社会中三种典型的教育模式,折射出当代家庭教育的困境与突围之路。

敖光-敖丙

精英教育的华丽外衣 被规划的人生与迷失的自我

敖丙出身龙族,天生贵胄,享受着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然而,在父亲敖光的严格管控和精心规划下,敖丙的人生轨迹早已被设定,他失去了选择的权利,也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敖光的教育方式,代表着现实中部分精英家庭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和期望,他们为孩子铺就了一条看似光鲜的道路,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声音和真正的兴趣。

门诊经常会接诊到一些厌学的孩子,奇怪的是这些孩子往往都是重点学校的学生,平时成绩优秀,然而因为一次考试失利就不去上学。他们往往会说“我不知道我这么努力到底为啥,我也不知道未来我要干什么,我要做什么似乎都是父母早已经安排好的”。

也许放手才是更好的教育,就像敖光最后那一句“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你的路还需要你自己去闯,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申正道-申公豹

寒门学子的负重前行

教育资源不均下的挣扎与无奈

申公豹出身卑微,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改变命运,光耀门楣。他的父亲申正道希望自己的孩子从此摆脱妖的身份,进入更高的阶层。

因此申公豹背负着整个家族的期望,在残酷的竞争中奋力拼搏。然而,现实却并非童话,即使拼尽全力,也可能头破血流,难以跨越阶层的鸿沟。

申公豹的困境,正是无数寒门学子的缩影,他们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却不得不面对教育资源不均、竞争压力巨大的现实困境。

我们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提供我们可以提供的,但没有必要忽略孩子自身的能力,举全家之力让孩子负重前行。与其不断鸡娃,让孩子做一个快快乐乐的普通人不是更好吗?

李靖-哪吒

特殊儿童的艰难成长

偏见与歧视下的突围与救赎

哪吒天生叛逆,顽劣不堪,是众人眼中的“魔童”。这种特质像极了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他们多动冲动,但又敢作敢为,勇于承担后果。他们有着天马行空的创意,但似乎和传统教育格格不入。

ADHD不是缺陷,而是一种特质,关键在于如何将其转化为优势,我们需要“扬长”而非“避短”。

哪吒因斩妖除魔被百姓误解时,李靖站在他身边说“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给予哪吒安慰,让其找到自我价值,从威严父亲转变为理解孩子、给予支持的守护者。

这份理解和爱护,让哪吒成长为一个正直勇敢的人。

因材施教

尊重个性

才是教育的真谛

方妍彤表示,《哪吒2·魔童闹海》通过三位父亲的故事,展示了不同养育模式的利弊得失。

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和理解。

作为父母,应该摒弃偏见,放下焦虑,用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道路。

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千篇一律的“优秀人才”,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无论是寒门学子、精英后代,还是特殊儿童,他们都拥有追逐梦想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和社会的理解与接纳。携手共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多元的成长环境,让他们都能像哪吒一样,勇敢追梦,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据潮新闻客户端

案例

“神兽”归笼倒计时 “开学综合征”花样百出

重庆市中小学将迎来开学。经历了一个月的寒假生活,“神兽”们如何从轻松惬意的寒假模式一键切换到紧张有序的学习状态,成为不少家长头疼的问题。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转变?

寒假期间,许多孩子习惯了“晚睡晚起”,开学在即,如何快速调整作息成为家长的难题。

家住两江新区的李先生说,孩子今年上二年级,放假期间每天11点起床,晚上11点才睡,“离开学不到一周,我也试过早上9点叫醒孩子,可孩子就是在床上磨蹭,开学了怎么办呢?”

九龙坡区张女士四年级的孩子同样如此,假期里做事拖沓,毫无时间观念,多次催促都不见效。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生曾靖表示,学生假期生物钟颠倒的情况较为普遍,家长可在开学前一星期帮助孩子逐步调整。比如,可通过阅读故事书、分享快乐的事等方式,帮助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睡觉氛围。此外还需要均衡膳食。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语文教师邹静建议,把孩子的入睡时间和起床时间逐步提前半个小时,让大脑和身心提前进入学习的状态。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家长作息规律了,孩子会受到影响,主动去调整。”

假期松散的生活不仅打乱了孩子的作息,还可能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张女士发现,孩子假期经常玩游戏看动画片,对学习很抗拒,担心孩子开学患上“开学综合征”。

曾靖表示,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为应对“开学综合征”,家长可以在开学前一周告知孩子开学的消息,逐步减少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家长还可以在开学前给孩子组织一些有开学仪式感的活动,帮助孩子收心。此外,近期不要安排过于兴奋的娱乐活动。

“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不同,家长和教师应当保持耐心,允许孩子开学后有一段过渡缓冲期,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变化。”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张良表示,安全感能帮助孩子收心。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李周芳

支招

开学在即 这4条“收心”建议转给师生家长

新学期在即,临近开学要做好哪些准备?怎样帮孩子更好调整身心?4条开学“收心”建议一起来看。

●第一步:完成作业 温故知新

开学临近,可能有部分孩子还在临阵磨枪赶作业。作为家长,开学前首先要让孩子自主检查作业是否完成,对于没做完的作业,要督促孩子合理安排时间,按时完成。

其次,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鼓励孩子适当进行复习和预习。

建议家长让孩子在开学前对新学期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大致的浏览和了解,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到来。

●第二步:调整心态 恢复作息

从今天开始,家长就可以让孩子一点一点地恢复上学期间的作息时间了。

如果缺少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开学之初,孩子的精神很容易不集中,甚至会出现困倦、散漫等现象。

除了要早睡早起,孩子一天的活动也要尽量向在校上课时的安排靠拢。

比如,上午8—11点是学校的上课时间,就不要让孩子过分沉迷于游戏娱乐,最好静下心来读读书。时间一长,孩子的“玩心”自然就收回来了。

●第三步:放松身心 适当“充电”

寒假进入尾声,家长可以再带孩子适当放松一下身心,建议选择节奏相对比较舒缓的行程。

比如趁着周末和孩子一起做做运动、逛逛公园或在家看看纪录片等。这样有助于孩子恢复平日规范、周末放松的张弛有度的状态。

此外,记得找个时间带孩子一起到书店和文具店走走。买些课外阅读书籍和必要的学习用品,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第四步:做好计划 明确目标

寒假结束前,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模式转换”工作。

比如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

新学期计划一旦确立好了,就要保证严格执行。家长可以和孩子定期复盘计划,看看哪些目标实现了,哪些任务没做好,不断完善,争取实现最终目标。

据教育部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