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2 2025年02月13日
元宵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吃元宵、闹元宵,民俗娱乐活动丰富多彩。而在这欢庆的时刻,我们也不应忽视养生保健。元宵节的诸多传统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那么,在元宵节期间,有哪些养生保健的门道呢?一起来看看祖国医学的秘传养生四法,早一天看到,早一天健康无病痛!
规律起居,夜卧早起
元宵节处于春季之时,春季阳气开始复苏,起居宜规律。养生应该“夜卧早起”,即晚一些睡觉,早一点起床,以适应春季阳气的升发。
提倡“早搓手、午晒背、晚泡脚”。早上起床后,按揉手指、搓搓手心,可辅助调养心肺、醒脑提神;天气较好的中午,到户外使头颈背部充分接受日晒,有利于阳气的补充和钙质的吸收;晚上睡前泡泡脚,可养护肾经、肝经,缓解一天的疲劳。
元宵节期间,乍暖还寒,人们仍需保暖。过早地骤减衣物,一旦寒气袭来,会使血管痉挛,血流阻力增加,影响机体功能,造成各种疾病。因此,还需视天气增减衣服,适当“春捂”很必要。
运动养生,强身健体
元宵节前后,流行于北方的正月十六“走百病”非常具有养生保健特色。这一习俗是通过游览散步消除百病,多在妇女、老人、小孩或体弱多病者中间进行。人们相信,四处游走可以祛除病邪,天长日久,便形成了这一传统习俗。
正月十六这一天晚间,人们会成群结队地出游,还要过桥,据说过桥者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这种运动方式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
传统美食,吃出健康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中国人的传统。元宵除了寓意喜庆阖家团圆外,还有御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而除了元宵,还有汤圆、生菜、元宵茶等传统食物。
■汤圆:补血健脾开胃。汤圆的材料主要是糯米,糯米味甘、性温,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中医历来将汤圆视为可补虚、调血、健脾、开胃之物。
■生菜:降低胆固醇。生菜名字就和“生财”谐音,象征富贵吉祥。从现代养生角度看,生菜有降低胆固醇、辅助治疗神经衰弱的功效。
■元宵茶:营养更全面。元宵茶是在热汤面中放进各种菜和水果而制成,类似古时的“元宵粥”。它增加了纤维素、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摄取,使元宵的营养更为全面。
防病保健,合理饮食
在元宵节期间,要防病保健,就要做到合理饮食。元宵虽好吃,但要适量适度,注意吃法。而且,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元宵。
◆早餐不宜食用:元宵属于高热量、高糖分的食品,还含有油脂,但缺乏营养素。这样的食品不适合当早餐吃。
◆每顿一二两:每次吃个一二两元宵也就足够了。在吃元宵、汤圆的同时,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还要减少其他主食的摄入。
◆小口吃、不可油炸:吃汤圆一定要缓慢、小口,避免汤圆哽住喉头或气管。油炸元宵是不可取的,有胆囊、胰腺疾病的患者食用后可能复发。
◆原汤化原食:吃元宵时勿忘“原汤化原食”。糯米粉中含有较多的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等,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吃了元宵、汤圆再喝汤,这样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
◆好吃但不宜过量:元宵、汤圆无论怎样吃,都得注意不能多吃。糯米虽好,却不易消化。吃多了胃会不舒服,尤其是老人、儿童等肠胃功能本身很弱的人需要特别注意。高血脂、糖尿病的人群一定要限量食用。
元宵佳节期间,老祖宗的很多养生智慧都融合在了传统习俗里。遵循这些养生法则,不仅能让我们在欢庆佳节的同时保持身体健康,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据澎湃新闻